揆文奮武的讀音 揆文奮武的意思
【解釋】施行文教,振奮武事。【出處】語出《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孔傳:“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示例】宰治天下,定鼎天京,立政任人,~。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杰歸真》
- 揆
- 文
- 奮
- 武
“揆文奮武”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uí wén fèn wǔ]
- 漢字注音:
- ㄎㄨㄟˊ ㄨㄣˊ ㄈㄣˋ ㄨˇ
- 簡繁字形:
- 揆文奮武
- 是否常用:
- 否
“揆文奮武”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施行文教,振奮武事。語本《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孔傳:"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網絡解釋
【解釋】施行文教,振奮武事。
【出處】語出《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孔傳:“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示例】宰治天下,定鼎天京,立政任人,~。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杰歸真》
“揆文奮武”的單字解釋
【揆】:1.估量;揣測:揆度(duó)。2.道理;準則:其揆一也(其道理是一樣的)。3.掌握;管理。后因稱宰相、內閣總理的職位為揆:以揆百事。閣揆。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奮】:同“奮”。
【武】:1.關于軍事的(跟“文”相對):武器。武裝。武力。2.關于技擊的:武術。武藝。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腳步:繼武。踵武。見〖步武〗。
“揆文奮武”的相關詞語
* 揆文奮武的讀音是:kuí wén fèn wǔ,揆文奮武的意思:【解釋】施行文教,振奮武事。【出處】語出《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孔傳:“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示例】宰治天下,定鼎天京,立政任人,~。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杰歸真》
基本解釋
1.施行文教,振奮武事。語本《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孔傳:"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解釋】施行文教,振奮武事。
【出處】語出《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孔傳:“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示例】宰治天下,定鼎天京,立政任人,~。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杰歸真》
【揆】:1.估量;揣測:揆度(duó)。2.道理;準則:其揆一也(其道理是一樣的)。3.掌握;管理。后因稱宰相、內閣總理的職位為揆:以揆百事。閣揆。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奮】:同“奮”。
【武】:1.關于軍事的(跟“文”相對):武器。武裝。武力。2.關于技擊的:武術。武藝。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腳步:繼武。踵武。見〖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