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長而去的讀音 揚長而去的意思
【解釋】大模大樣地徑自走了。【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二回:“(道士)道:‘……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緊,要緊!三日后我來收取,管叫你病好。’說畢,徉長而去。”【示例】說罷,深深一揖,~。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近義詞】拂袖而去、不歡而散【反義詞】不期而遇【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 揚
- 長
- 而
- 去
“揚長而去”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áng cháng ér qù]
- 漢字注音:
- ㄧㄤˊ ㄔㄤˊ ㄦˊ ㄑㄩˋ
- 簡繁字形:
- 揚長而去
- 是否常用:
- 否
“揚長而去”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揚長而去 yángcháng’érqù
[go away suddenly;shake the sleeves and go away haughtily] 大模大樣地離開
說罷,揚長而去。——清· 李綠園《歧路燈》
辭典解釋
揚長而去 yáng cháng ér qù ㄧㄤˊ ㄔㄤˊ ㄦˊ ㄑㄩˋ 掉頭不理,大模大樣的離去。
《紅樓夢.第一二回》:「說畢,揚長而去,眾人苦留不住。」
《文明小史.第九回》:「說罷,立逼著傅知府將眾人刑具一齊松去,說了聲驚動,率領眾人,揚長而去。」
英語 to swagger off, to walk off (or drive off etc)? without a second thought for those left behind
德語 mit stolz erhobenem Kopf davongehen
法語 (expr. idiom.)? se retourner et quitter brusquement
網絡解釋
【解釋】大模大樣地徑自走了。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二回:“(道士)道:‘……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緊,要緊!三日后我來收取,管叫你病好。’說畢,徉長而去。”
【示例】說罷,深深一揖,~。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
【近義詞】拂袖而去、不歡而散
【反義詞】不期而遇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揚長而去”的單字解釋
【揚】:同“揚”。
【長】:[cháng]1.指在空間的兩端之間距離大。2.指時間相隔距離大。3.長久;永久。4.常常;經常。5.引長,延長。6.指超越。7.特長;擅長。8.長處,優點。9.猶優;是,正確。10.引申為贊許。11.大。表示程度。參見“長呼”、“長哭”。12.中國古代東方少數民族之一。參見“長夷”。13.姓。[zhǎng]1.相比之下年紀大。2.指相比之下年紀較大的人。3.特指老,年高。4.指老人。5.為人師長。6.長輩,輩分高的人。7.排行最大。參見“長子”、“長女”。8.居先,居首位。9.君長;領袖;首領。10.指居先、居首位者。11.指長官。12.今稱領導人或部隊的各級指揮官為長:縣長;鄉長;校長;軍長;排長。13.統治;統率。14.主管;執掌。15.尊敬。16.重視;崇尚。17.生育;出生。18.生長,成長。19.長大;成年。20.撫育;培育。21.滋長;助長。22.上漲。23.良善。24.古代戶籍編制單位。二百五十家為長。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去】: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揚長而去”的相關詞語
* 揚長而去的讀音是:yáng cháng ér qù,揚長而去的意思:【解釋】大模大樣地徑自走了。【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二回:“(道士)道:‘……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緊,要緊!三日后我來收取,管叫你病好。’說畢,徉長而去。”【示例】說罷,深深一揖,~。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近義詞】拂袖而去、不歡而散【反義詞】不期而遇【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基本解釋
揚長而去 yángcháng’érqù
[go away suddenly;shake the sleeves and go away haughtily] 大模大樣地離開
說罷,揚長而去。——清· 李綠園《歧路燈》
辭典解釋
揚長而去 yáng cháng ér qù ㄧㄤˊ ㄔㄤˊ ㄦˊ ㄑㄩˋ掉頭不理,大模大樣的離去。
《紅樓夢.第一二回》:「說畢,揚長而去,眾人苦留不住。」
《文明小史.第九回》:「說罷,立逼著傅知府將眾人刑具一齊松去,說了聲驚動,率領眾人,揚長而去。」
英語 to swagger off, to walk off (or drive off etc)? without a second thought for those left behind
德語 mit stolz erhobenem Kopf davongehen
法語 (expr. idiom.)? se retourner et quitter brusquement
【解釋】大模大樣地徑自走了。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二回:“(道士)道:‘……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緊,要緊!三日后我來收取,管叫你病好。’說畢,徉長而去。”
【示例】說罷,深深一揖,~。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
【近義詞】拂袖而去、不歡而散
【反義詞】不期而遇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揚】:同“揚”。
【長】:[cháng]1.指在空間的兩端之間距離大。2.指時間相隔距離大。3.長久;永久。4.常常;經常。5.引長,延長。6.指超越。7.特長;擅長。8.長處,優點。9.猶優;是,正確。10.引申為贊許。11.大。表示程度。參見“長呼”、“長哭”。12.中國古代東方少數民族之一。參見“長夷”。13.姓。[zhǎng]1.相比之下年紀大。2.指相比之下年紀較大的人。3.特指老,年高。4.指老人。5.為人師長。6.長輩,輩分高的人。7.排行最大。參見“長子”、“長女”。8.居先,居首位。9.君長;領袖;首領。10.指居先、居首位者。11.指長官。12.今稱領導人或部隊的各級指揮官為長:縣長;鄉長;校長;軍長;排長。13.統治;統率。14.主管;執掌。15.尊敬。16.重視;崇尚。17.生育;出生。18.生長,成長。19.長大;成年。20.撫育;培育。21.滋長;助長。22.上漲。23.良善。24.古代戶籍編制單位。二百五十家為長。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去】: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