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善而從的讀音 擇善而從的意思
【解釋】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示例】遇事必詳為考慮,而后與部下商議,~。 ◎老舍《張自忠·劇中重要人物說明》【近義詞】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從善如流【反義詞】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吹毛求疵【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 擇
- 善
- 而
- 從
“擇善而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é shàn ér cóng]
- 漢字注音:
- ㄗㄜˊ ㄕㄢˋ ㄦˊ ㄘㄨㄥˊ
- 簡繁字形:
- 擇善而從
- 是否常用:
- 否
“擇善而從”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擇善而從 zéshàn ércóng
[choose what is good and follow it] 選定其中好的,隨從他。意思是發現別人的優點而向他學習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述而》
辭典解釋
擇善而從 zé shàn ér cóng ㄗㄜˊ ㄕㄢˋ ㄦˊ ㄘㄨㄥˊ 語本《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指選擇好的去跟從、采用。
《梁書.卷一○.夏侯詳傳》:「擇善而從,選能而用,不以人廢言,不以多罔寡。」
唐.張九齡〈敕議放私鑄錢〉:「公卿百僚,詳議可否,朕將親覽,擇善而從。」
英語 to choose the right course and follow it (idiom)?
網絡解釋
【解釋】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示例】遇事必詳為考慮,而后與部下商議,~。 ◎老舍《張自忠·劇中重要人物說明》
【近義詞】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從善如流
【反義詞】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吹毛求疵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擇善而從”的單字解釋
【擇】:[zé]挑揀,挑選:擇取。擇優。抉擇。擇善而從。饑不擇食。[zhái]義同“擇”(zé),用於口語:擇不開(分解不開;擺脫不開)。擇菜。擇食。
【善】:1.善良;慈善(跟“惡”相對):善舉。善事。心懷不善。2.善行;善事(跟“惡”相對):行善。勸善規過。3.良好:善策。善本。4.友好;和好:友善。相善。親善。5.熟悉:面善。6.辦好;弄好:善后。善始善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長;長于:善戰。多謀善斷。8.好好地:善自保重。善為說辭。9.容易;易于:善變。善忘。10.姓。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從】:[cóng]1.跟隨:“跟從”。《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2.依順:“從命”、“服從”。《禮記?樂記》:“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3.參予:“從事”、“從政”。4.採取:“從寬處理”。5.向來:“他從未遲到過!”6.自、由。《孟子?離婁下》:“施施從外來。”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zòng]1.隨侍的人:“侍從”、“僕從”。2.堂房親屬中比至親稍疏的:“從兄弟”、“從伯叔”。3.附屬的、次要的:“從犯”、“從吏”。《魏書?卷一一三?官氏志》:“前世職次皆無從品,魏氏始置之。”
“擇善而從”的相關詞語
* 擇善而從的讀音是:zé shàn ér cóng,擇善而從的意思:【解釋】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示例】遇事必詳為考慮,而后與部下商議,~。 ◎老舍《張自忠·劇中重要人物說明》【近義詞】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從善如流【反義詞】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吹毛求疵【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基本解釋
擇善而從 zéshàn ércóng
[choose what is good and follow it] 選定其中好的,隨從他。意思是發現別人的優點而向他學習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述而》
辭典解釋
擇善而從 zé shàn ér cóng ㄗㄜˊ ㄕㄢˋ ㄦˊ ㄘㄨㄥˊ語本《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指選擇好的去跟從、采用。
《梁書.卷一○.夏侯詳傳》:「擇善而從,選能而用,不以人廢言,不以多罔寡。」
唐.張九齡〈敕議放私鑄錢〉:「公卿百僚,詳議可否,朕將親覽,擇善而從。」
英語 to choose the right course and follow it (idiom)?
【解釋】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示例】遇事必詳為考慮,而后與部下商議,~。 ◎老舍《張自忠·劇中重要人物說明》
【近義詞】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從善如流
【反義詞】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吹毛求疵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擇】:[zé]挑揀,挑選:擇取。擇優。抉擇。擇善而從。饑不擇食。[zhái]義同“擇”(zé),用於口語:擇不開(分解不開;擺脫不開)。擇菜。擇食。
【善】:1.善良;慈善(跟“惡”相對):善舉。善事。心懷不善。2.善行;善事(跟“惡”相對):行善。勸善規過。3.良好:善策。善本。4.友好;和好:友善。相善。親善。5.熟悉:面善。6.辦好;弄好:善后。善始善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長;長于:善戰。多謀善斷。8.好好地:善自保重。善為說辭。9.容易;易于:善變。善忘。10.姓。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從】:[cóng]1.跟隨:“跟從”。《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2.依順:“從命”、“服從”。《禮記?樂記》:“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3.參予:“從事”、“從政”。4.採取:“從寬處理”。5.向來:“他從未遲到過!”6.自、由。《孟子?離婁下》:“施施從外來。”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zòng]1.隨侍的人:“侍從”、“僕從”。2.堂房親屬中比至親稍疏的:“從兄弟”、“從伯叔”。3.附屬的、次要的:“從犯”、“從吏”。《魏書?卷一一三?官氏志》:“前世職次皆無從品,魏氏始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