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書的讀音 敕書的意思
敕書 敕,即敕命、敕諭。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的文書。敕最早是由西漢的戒書發展而來的。后經魏晉南北朝繼承沿用,至唐宋元代敕書的種類有所增加。明清時期,敕的用途更為廣泛,規格形式也更為完備。
- 敕
- 書
“敕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ì shū]
- 漢字注音:
- ㄔˋ ㄕㄨ
- 簡繁字形:
- 敕書
- 是否常用:
- 否
“敕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皇帝慰諭公卿﹑誡約朝臣的文書之一。 辭典解釋
敕書 chì shū ㄔˋ ㄕㄨ 古代君王諭告外藩或公卿朝臣的命令。
《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論事敕書,戒約臣下則用之。」
《西游記.第三九回》:「這畜類成精,侵奪帝位,還奉佛旨差來。似老孫保唐僧受苦,就該領幾道敕書。」
網絡解釋
敕書
敕,即敕命、敕諭。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的文書。敕最早是由西漢的戒書發展而來的。后經魏晉南北朝繼承沿用,至唐宋元代敕書的種類有所增加。明清時期,敕的用途更為廣泛,規格形式也更為完備。
“敕書”的單字解釋
【敕】:皇帝的詔令:宣敕。敕命。敕封。敕撰。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敕書”的相關詞語
* 敕書的讀音是:chì shū,敕書的意思:敕書 敕,即敕命、敕諭。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的文書。敕最早是由西漢的戒書發展而來的。后經魏晉南北朝繼承沿用,至唐宋元代敕書的種類有所增加。明清時期,敕的用途更為廣泛,規格形式也更為完備。
基本解釋
1.皇帝慰諭公卿﹑誡約朝臣的文書之一。辭典解釋
敕書 chì shū ㄔˋ ㄕㄨ古代君王諭告外藩或公卿朝臣的命令。
《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論事敕書,戒約臣下則用之。」
《西游記.第三九回》:「這畜類成精,侵奪帝位,還奉佛旨差來。似老孫保唐僧受苦,就該領幾道敕書。」
敕書
敕,即敕命、敕諭。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的文書。敕最早是由西漢的戒書發展而來的。后經魏晉南北朝繼承沿用,至唐宋元代敕書的種類有所增加。明清時期,敕的用途更為廣泛,規格形式也更為完備。【敕】:皇帝的詔令:宣敕。敕命。敕封。敕撰。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