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文韜武略的讀音 文韜武略的意思

    【解釋】韜:指《六韜》,古代兵書,內容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略:指《三略》,古代兵書,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謀略。【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七回:“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天羅。”【近義詞】文武雙全【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 wén
    • tāo
    • lüè

    “文韜武略”的讀音

    拼音讀音
    [wén tāo wǔ lüè]
    漢字注音:
    ㄨㄣˊ ㄊㄠ ㄨˇ ㄌㄩㄝˋ
    簡繁字形:
    文韜武略
    是否常用:

    “文韜武略”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文武兩方面的謀略。

    辭典解釋

    文韜武略  wén tāo wǔ lüè  ㄨㄣˊ ㄊㄠ ㄨˇ ㄌㄩㄝˋ  

    文韜、武略指古代的六韜、三略二種兵書。文韜武略指用兵的策略。元.李文蔚《蔣神靈應.楔子》:「威鎮家邦四海清,文韜武略顯英雄。」《水滸傳.第四七回》:「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天羅?」也作「文韜武韜」。

    網絡解釋

    【解釋】韜:指《六韜》,古代兵書,內容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略:指《三略》,古代兵書,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謀略。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七回:“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天羅。”

    【近義詞】文武雙全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文韜武略”的單字解釋

    】: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同“”。
    】:1.關于軍事的(跟“文”相對):武器。武裝。武力。2.關于技擊的:武術。武藝。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腳步:繼武。踵武。見〖步武〗。
    】:1.簡單(跟“詳”相對):大~。粗~。~圖。~讀。這個提綱寫得太~了。2.簡單扼要的敘述:史~。事~。節~。要~。3.省去;簡化:從~。省~。中間的部分~去不說。4.略微:~知一二。~有所聞。他的成績比我~好一些。5.計劃;計謀:方~。策~。謀~。戰~。雄才大~。6.奪取(多指土地):侵~。攻城~地。

    “文韜武略”的相關詞語

    * 文韜武略的讀音是:wén tāo wǔ lüè,文韜武略的意思:【解釋】韜:指《六韜》,古代兵書,內容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略:指《三略》,古代兵書,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謀略。【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七回:“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天羅。”【近義詞】文武雙全【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