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讀音 本書的意思
辭典解釋本書 běn shū 原書。 南朝梁.阮孝緒〈七錄序〉:「論其指歸,辨其訛謬,隨竟奏上,皆載在本書,時又別集眾錄,謂之別錄,即今之別錄是也。」 此書。敘事時特指的書。 如:「論及《文心雕龍》,老師一再強調本書值得好好研究。」家譜。如清光緒華渚所修的《華氏本書》。
- 本
- 書
“本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ěn shū]
- 漢字注音:
- ㄅㄣˇ ㄕㄨ
- 簡繁字形:
- 本書
- 是否常用:
- 否
“本書”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本書 běn shū ㄅㄣˇ ㄕㄨ 原書。
南朝梁.阮孝緒〈七錄序〉:「論其指歸,辨其訛謬,隨竟奏上,皆載在本書,時又別集眾錄,謂之別錄,即今之別錄是也。」
此書。敘事時特指的書。
如:「論及《文心雕龍》,老師一再強調本書值得好好研究。」
家譜。如清光緒華渚所修的《華氏本書》。
網絡解釋
“本書”的單字解釋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3.草的莖,樹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5.原來:本來。本領。6.自己這方面的:本國。本身。本位。本分(fèn)。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本書”的相關詞語
* 本書的讀音是:běn shū,本書的意思:辭典解釋本書 běn shū 原書。 南朝梁.阮孝緒〈七錄序〉:「論其指歸,辨其訛謬,隨竟奏上,皆載在本書,時又別集眾錄,謂之別錄,即今之別錄是也。」 此書。敘事時特指的書。 如:「論及《文心雕龍》,老師一再強調本書值得好好研究。」家譜。如清光緒華渚所修的《華氏本書》。
辭典解釋
本書 běn shū ㄅㄣˇ ㄕㄨ原書。
南朝梁.阮孝緒〈七錄序〉:「論其指歸,辨其訛謬,隨竟奏上,皆載在本書,時又別集眾錄,謂之別錄,即今之別錄是也。」
此書。敘事時特指的書。
如:「論及《文心雕龍》,老師一再強調本書值得好好研究。」
家譜。如清光緒華渚所修的《華氏本書》。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3.草的莖,樹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5.原來:本來。本領。6.自己這方面的:本國。本身。本位。本分(fèn)。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