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爽文的讀音 林爽文的意思
林爽文 林爽文,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坂仔人。于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隨父渡臺,居彰化大里代莊(今臺中縣大里市),以耕田、趕車為業。三十九年,參加嚴煙組織的"天地會",不久成為臺灣天地會的北路領袖。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一七八六至一七八八),臺灣暴發臺灣歷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農民起義斗爭。起義軍的領袖就是林爽文。
- 林
- 爽
- 文
“林爽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ín shuǎng wén]
- 漢字注音:
- ㄌㄧㄣˊ ㄕㄨㄤˇ ㄨㄣ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林爽文”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林爽文 lín shuǎng wén ㄌㄧㄣˊ ㄕㄨㄤˇ ㄨㄣˊ 人名。(?~西元1788)?清臺灣人。乾隆時倡天地會,起事于臺灣,旋為清軍所平。
網絡解釋
林爽文
林爽文,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坂仔人。于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隨父渡臺,居彰化大里代莊(今臺中縣大里市),以耕田、趕車為業。三十九年,參加嚴煙組織的"天地會",不久成為臺灣天地會的北路領袖。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一七八六至一七八八),臺灣暴發臺灣歷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農民起義斗爭。起義軍的領袖就是林爽文。
“林爽文”的單字解釋
【林】:1.成片的樹木或竹子:森林。竹林。2.林業:農、林、牧、副、漁。3.聚集在一起的同類的人或事物:民族之林。碑林。
【爽】:1.明朗;清亮:秋高氣爽。神清目爽。2.輕松;舒服:涼爽。身體不爽。3.直率;痛快:豪爽。爽直。4.差錯;違背:爽約。屢試不爽。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林爽文”的相關詞語
* 林爽文的讀音是:lín shuǎng wén,林爽文的意思:林爽文 林爽文,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坂仔人。于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隨父渡臺,居彰化大里代莊(今臺中縣大里市),以耕田、趕車為業。三十九年,參加嚴煙組織的"天地會",不久成為臺灣天地會的北路領袖。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一七八六至一七八八),臺灣暴發臺灣歷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農民起義斗爭。起義軍的領袖就是林爽文。
辭典解釋
林爽文 lín shuǎng wén ㄌㄧㄣˊ ㄕㄨㄤˇ ㄨㄣˊ人名。(?~西元1788)?清臺灣人。乾隆時倡天地會,起事于臺灣,旋為清軍所平。
林爽文
林爽文,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坂仔人。于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隨父渡臺,居彰化大里代莊(今臺中縣大里市),以耕田、趕車為業。三十九年,參加嚴煙組織的"天地會",不久成為臺灣天地會的北路領袖。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一七八六至一七八八),臺灣暴發臺灣歷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農民起義斗爭。起義軍的領袖就是林爽文。【林】:1.成片的樹木或竹子:森林。竹林。2.林業:農、林、牧、副、漁。3.聚集在一起的同類的人或事物:民族之林。碑林。
【爽】:1.明朗;清亮:秋高氣爽。神清目爽。2.輕松;舒服:涼爽。身體不爽。3.直率;痛快:豪爽。爽直。4.差錯;違背:爽約。屢試不爽。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