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大學的讀音 柏林大學的意思
柏林大學 柏林大學(Universit?t zu Berlin)是德國的一所綜合性高等學校。 原名柏林弗里特里希-威廉大學,設于柏林。1809年由普魯士王國內務部文教總管威廉·馮·洪堡負責籌建,1810年10月正式開學。是人類教育和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柏林大學校區原址位于菩提樹下大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柏林原本只有一個“柏林大學”,而大學師生也很驕傲地以拉丁文校名柏林大學(Alma mater berolinensis)自稱。冷戰期間,柏林大學被劃入東柏林境內,部分師生從原校出走,并在以美國、英國及法國為首西方陣營的支持下,1948年于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學"(即今柏林自由大學),成為西德學術重鎮。真理、公平、自由是柏林自由大學建校以來的校訓。柏林大學分裂之后,位于東柏林的原址校區則于1949年改名為現今的柏林洪堡大學,以紀念大學創辦人、德國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兄弟。 1842年創建德國第一個物理實驗室。一批科學家曾在該校執教,并創立新的理論和學科。柏林大學培養了很多具有真才實學的科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包括數十位諾貝爾獎得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柏林大學分為兩所。前民主德國的改名為柏林洪堡大學,西柏林的改名為柏林自由大學。
- 柏
- 林
- 大
- 學
“柏林大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ó lín dà xué]
- 漢字注音:
- ㄅㄛˊ ㄌㄧㄣˊ ㄉㄚˋ ㄒㄩㄝˊ
- 簡繁字形:
- 柏林大學
- 是否常用:
- 否
“柏林大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德國的大學。1809年創建于柏林。設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法律、歷史、經濟、外國語、語文學和德語研究、亞洲研究、心理學、犯罪學、教育、體育、神學、美學和藝術、科學理論和組織、數學、物理、電子學、化學、生物、地理、園藝、植物栽培、營養和食品工藝學、醫學、畜牧和獸醫等系。
網絡解釋
柏林大學
柏林大學(Universit?t zu Berlin)是德國的一所綜合性高等學校。 原名柏林弗里特里希-威廉大學,設于柏林。1809年由普魯士王國內務部文教總管威廉·馮·洪堡負責籌建,1810年10月正式開學。是人類教育和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柏林大學校區原址位于菩提樹下大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柏林原本只有一個“柏林大學”,而大學師生也很驕傲地以拉丁文校名柏林大學(Alma mater berolinensis)自稱。冷戰期間,柏林大學被劃入東柏林境內,部分師生從原校出走,并在以美國、英國及法國為首西方陣營的支持下,1948年于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學"(即今柏林自由大學),成為西德學術重鎮。真理、公平、自由是柏林自由大學建校以來的校訓。柏林大學分裂之后,位于東柏林的原址校區則于1949年改名為現今的柏林洪堡大學,以紀念大學創辦人、德國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兄弟。
1842年創建德國第一個物理實驗室。一批科學家曾在該校執教,并創立新的理論和學科。柏林大學培養了很多具有真才實學的科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包括數十位諾貝爾獎得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柏林大學分為兩所。前民主德國的改名為柏林洪堡大學,西柏林的改名為柏林自由大學。
“柏林大學”的單字解釋
【柏】:[bǎi]1.柏樹,常綠喬木,葉子鱗片狀,果實為球果。木材質地堅硬,可用來做建筑材料等。2.(Bǎi)姓。[bó]柏林(Bólín),德國首都。[bò]見〖黃柏〗。
【林】:1.成片的樹木或竹子:森林。竹林。2.林業:農、林、牧、副、漁。3.聚集在一起的同類的人或事物:民族之林。碑林。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學】:1.學習:學技術。勤工儉學。我跟著他學了許多知識。2.模仿:他學杜鵑叫,學得很像。3.學問:治學。才疏學淺。博學多能。4.指學科:數學。物理學。政治經濟學。5.學校:小學。大學。上學。6.姓。
“柏林大學”的相關詞語
* 柏林大學的讀音是:bó lín dà xué,柏林大學的意思:柏林大學 柏林大學(Universit?t zu Berlin)是德國的一所綜合性高等學校。 原名柏林弗里特里希-威廉大學,設于柏林。1809年由普魯士王國內務部文教總管威廉·馮·洪堡負責籌建,1810年10月正式開學。是人類教育和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柏林大學校區原址位于菩提樹下大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柏林原本只有一個“柏林大學”,而大學師生也很驕傲地以拉丁文校名柏林大學(Alma mater berolinensis)自稱。冷戰期間,柏林大學被劃入東柏林境內,部分師生從原校出走,并在以美國、英國及法國為首西方陣營的支持下,1948年于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學"(即今柏林自由大學),成為西德學術重鎮。真理、公平、自由是柏林自由大學建校以來的校訓。柏林大學分裂之后,位于東柏林的原址校區則于1949年改名為現今的柏林洪堡大學,以紀念大學創辦人、德國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兄弟。 1842年創建德國第一個物理實驗室。一批科學家曾在該校執教,并創立新的理論和學科。柏林大學培養了很多具有真才實學的科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包括數十位諾貝爾獎得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柏林大學分為兩所。前民主德國的改名為柏林洪堡大學,西柏林的改名為柏林自由大學。
基本解釋
德國的大學。1809年創建于柏林。設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法律、歷史、經濟、外國語、語文學和德語研究、亞洲研究、心理學、犯罪學、教育、體育、神學、美學和藝術、科學理論和組織、數學、物理、電子學、化學、生物、地理、園藝、植物栽培、營養和食品工藝學、醫學、畜牧和獸醫等系。柏林大學
柏林大學(Universit?t zu Berlin)是德國的一所綜合性高等學校。 原名柏林弗里特里希-威廉大學,設于柏林。1809年由普魯士王國內務部文教總管威廉·馮·洪堡負責籌建,1810年10月正式開學。是人類教育和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柏林大學校區原址位于菩提樹下大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柏林原本只有一個“柏林大學”,而大學師生也很驕傲地以拉丁文校名柏林大學(Alma mater berolinensis)自稱。冷戰期間,柏林大學被劃入東柏林境內,部分師生從原校出走,并在以美國、英國及法國為首西方陣營的支持下,1948年于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學"(即今柏林自由大學),成為西德學術重鎮。真理、公平、自由是柏林自由大學建校以來的校訓。柏林大學分裂之后,位于東柏林的原址校區則于1949年改名為現今的柏林洪堡大學,以紀念大學創辦人、德國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兄弟。
1842年創建德國第一個物理實驗室。一批科學家曾在該校執教,并創立新的理論和學科。柏林大學培養了很多具有真才實學的科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包括數十位諾貝爾獎得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柏林大學分為兩所。前民主德國的改名為柏林洪堡大學,西柏林的改名為柏林自由大學。
【柏】:[bǎi]1.柏樹,常綠喬木,葉子鱗片狀,果實為球果。木材質地堅硬,可用來做建筑材料等。2.(Bǎi)姓。[bó]柏林(Bólín),德國首都。[bò]見〖黃柏〗。
【林】:1.成片的樹木或竹子:森林。竹林。2.林業:農、林、牧、副、漁。3.聚集在一起的同類的人或事物:民族之林。碑林。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學】:1.學習:學技術。勤工儉學。我跟著他學了許多知識。2.模仿:他學杜鵑叫,學得很像。3.學問:治學。才疏學淺。博學多能。4.指學科:數學。物理學。政治經濟學。5.學校:小學。大學。上學。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