槀怎么讀 槀的意思
“槀”字共有3個讀音:
[gǎo]
[kǎo]
[kào]

漢字 | 槀 |
---|---|
讀音 |
|
注音 | ㄍㄠˇ|ㄎㄠˇ|ㄎㄠˋ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4 部外:10 |
異體字 | 槁 犒 稾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9C0 |
其它編碼 | 五筆:ymks 倉頡:yrbd 鄭碼:sjlf 四角:00904 |
筆順編碼 | 41251252511234 |
筆順筆畫 | 丶一丨フ一丨フ丨フ一一丨ノ丶 |
筆順名稱 | 點 橫 豎 橫折 橫 豎 橫折鉤 豎 橫折 橫 橫 豎 撇 捺 |
槀字的意思
同“槁”。
槀字的基本解釋
● 槀
gǎo ㄍㄠˇ 《集韻》苦浩切,上晧溪。宵部。
同“槁”。干枯。《集韻?晧韻》:“槀,《説文》:‘水〔木〕枯也。’或書作槁。” 同“稾”。草;草率。《後漢書?馬援傳》:“援妻孥惶懼,不敢以喪還舊塋,裁買城西數畝地槀葬而已。” 東漢縣名。故地在今河北省槀城市。《後漢書?銚期傳》:“使期別徇真定宋子,攻拔樂陽、槀、肥纍。”
● 槀
gǎo ㄍㄠˇ 《廣韻》古老切,上晧見。
〔槀本〕香草名,即藁本。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根莖及根可入藥。《廣韻?晧韻》:“槀,槀本,藥。” 箭干。《正字通?木部》:“槀,矢幹曰槀。”
● 槀
kào ㄎㄠˋ
同“槁”。犒勞。后作“犒”。《周禮?地官?序》:“槀人。”
● 槀
kǎo ㄎㄠˇ
同“槁”。
英語 draft, manuscript
槀字的詳細解釋
槀字的辭典解釋
槀
「槁 」的異體字。
康熙字典解釋
槀【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集韻》《韻會》??苦浩切,音考。《說文》枯木。一作槁。《易·說卦》離爲火,其于木也爲科上槁。《註》草木空中者,必枯槁也。
又乾魚謂之槀。《禮·曲禮》槀魚曰商祭。《註》槀,乾也。與《周禮》辨魚物爲鱻薧之薧同。
又《集韻》口到切,音靠。義同。
又《唐韻》古老切,音縞。槀本,藥名也。《荀子·大略篇》蘭茝藁本。
又枯槀之槀,亦讀作縞。《禮·樂記》止如槀木。
又積也。《左傳·哀三年》富父槐去表之槀,道還公宮。
又與藁通。《馬融·長笛賦》持箭槀而莖立。《註》箭、槀,二竹名。藁字原從竹,作竹下槀。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槀【卷六】【木部】
木枯也。從木高聲。苦浩切
說文解字注
(槀)木枯也。枯槀、禾稾字古皆高在上。今字高在右。非也。凡潤其枯槀曰槀。如慰其勞苦曰勞。以膏潤物曰膏。尚書槀飫。周禮槀人。小行人若國師役則令槀禬之。義皆如是。鄭司農以漢字通之。於槀人曰。槀讀爲犒師之犒。主?食者、故謂之犒。於小行人曰。槀當爲犒。謂犒師也。葢漢時盛行犒字。故大鄭以今字易古字。此漢人釋經之法也。左傳、國語皆有犒字。左傳服注曰。以師枯槀。故饋之飲食。韋注國語曰。犒、勞也。計左、國皆本作槀。今本作犒者。亦漢人所改。如牛人。軍事共其犒牛。此必後鄭從大鄭所易也。小行人經文從大鄭易爲犒、而注之曰。故書犒作槀。今本則譌舛難讀矣。何注公羊曰、牛酒曰犒。高注淮南曰。酒肉曰餉。牛羊曰犒。漢?彰長碑又作勞?。許不錄犒?字者。許以槀爲正字。不取俗字也。從木。高聲。苦浩切。二部。鄭箋詩讀橋爲槀。
槀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槀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