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辭的讀音 歌辭的意思
歌辭 (朝鮮李朝時期產生的國語體詩歌)朝鮮李朝時期產生的國語體詩歌,和新羅鄉歌、高麗歌謠、景幾何體、時調屬同一系統,受景幾何體和時調的影響較大。每句由3.4或4.4音節組成,突破了原有國語詩的分章的限制,根據內容的需要可長可短,能更廣泛地反映生活和自由抒發感情。 歌辭 (漢語詞組)同“ 歌詞 ”。 晉 石崇《思歸引》序:“今為作歌辭,以述余懷。”《舊唐書·音樂志二》:“ 太宗 為 秦王 之時,征伐四方,人間歌謠《秦王破陣樂》之曲。及即位,使 呂才 協音律…… 魏徵 等制歌辭。”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經你改編過的那些歌辭,實在是很優美。”
- 歌
- 辭
“歌辭”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ē cí]
- 漢字注音:
- ㄍㄜ ㄘˊ
- 簡繁字形:
- 歌辭
- 是否常用:
- 否
“歌辭”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同"歌詞"。
網絡解釋
歌辭 (朝鮮李朝時期產生的國語體詩歌)
朝鮮李朝時期產生的國語體詩歌,和新羅鄉歌、高麗歌謠、景幾何體、時調屬同一系統,受景幾何體和時調的影響較大。每句由3.4或4.4音節組成,突破了原有國語詩的分章的限制,根據內容的需要可長可短,能更廣泛地反映生活和自由抒發感情。
歌辭 (漢語詞組)
同“ 歌詞 ”。 晉 石崇《思歸引》序:“今為作歌辭,以述余懷。”《舊唐書·音樂志二》:“ 太宗 為 秦王 之時,征伐四方,人間歌謠《秦王破陣樂》之曲。及即位,使 呂才 協音律…… 魏徵 等制歌辭。”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經你改編過的那些歌辭,實在是很優美。”
“歌辭”的單字解釋
【歌】:1.能唱的文辭或歌曲:詩歌。民歌。2.歌唱:載歌載舞。
【辭】:1.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學體裁。2.言語文詞:辭令。修辭。3.告別:辭行。4.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謝。辭職。5.解雇:辭退。他被老板辭了。6.躲避;推托:萬死不辭。不辭辛苦。
“歌辭”的相關成語
“歌辭”的相關詞語
* 歌辭的讀音是:gē cí,歌辭的意思:歌辭 (朝鮮李朝時期產生的國語體詩歌)朝鮮李朝時期產生的國語體詩歌,和新羅鄉歌、高麗歌謠、景幾何體、時調屬同一系統,受景幾何體和時調的影響較大。每句由3.4或4.4音節組成,突破了原有國語詩的分章的限制,根據內容的需要可長可短,能更廣泛地反映生活和自由抒發感情。 歌辭 (漢語詞組)同“ 歌詞 ”。 晉 石崇《思歸引》序:“今為作歌辭,以述余懷。”《舊唐書·音樂志二》:“ 太宗 為 秦王 之時,征伐四方,人間歌謠《秦王破陣樂》之曲。及即位,使 呂才 協音律…… 魏徵 等制歌辭。”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經你改編過的那些歌辭,實在是很優美。”
基本解釋
1.同"歌詞"。歌辭 (朝鮮李朝時期產生的國語體詩歌)
朝鮮李朝時期產生的國語體詩歌,和新羅鄉歌、高麗歌謠、景幾何體、時調屬同一系統,受景幾何體和時調的影響較大。每句由3.4或4.4音節組成,突破了原有國語詩的分章的限制,根據內容的需要可長可短,能更廣泛地反映生活和自由抒發感情。歌辭 (漢語詞組)
同“ 歌詞 ”。 晉 石崇《思歸引》序:“今為作歌辭,以述余懷。”《舊唐書·音樂志二》:“ 太宗 為 秦王 之時,征伐四方,人間歌謠《秦王破陣樂》之曲。及即位,使 呂才 協音律…… 魏徵 等制歌辭。”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經你改編過的那些歌辭,實在是很優美。”【歌】:1.能唱的文辭或歌曲:詩歌。民歌。2.歌唱:載歌載舞。
【辭】:1.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學體裁。2.言語文詞:辭令。修辭。3.告別:辭行。4.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謝。辭職。5.解雇:辭退。他被老板辭了。6.躲避;推托:萬死不辭。不辭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