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燕的讀音 漢燕的意思
漢燕 燕的一種。 唐 李賀 《惱公》詩:“弄珠驚漢燕,燒蜜引胡蜂。” 葉蔥奇《爾雅翼》:“越燕小而多聲,頷下紫,巢於門楣上,謂之紫燕,亦謂之漢燕。”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世說蓐泥為窠,聲多稍小者謂之漢燕。”
- 漢
- 燕
“漢燕”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àn yàn]
- 漢字注音:
- ㄏㄢˋ ㄧㄢˋ
- 簡繁字形:
- 漢燕
- 是否常用:
- 否
“漢燕”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燕的一種。 2.指漢成帝后趙飛燕。
網絡解釋
漢燕
燕的一種。 唐 李賀 《惱公》詩:“弄珠驚漢燕,燒蜜引胡蜂。” 葉蔥奇《爾雅翼》:“越燕小而多聲,頷下紫,巢於門楣上,謂之紫燕,亦謂之漢燕。”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世說蓐泥為窠,聲多稍小者謂之漢燕。”
“漢燕”的單字解釋
【漢】: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燕】:[yàn]1.鳥類。體小,翅長,尾為剪刀狀。在中國春向北來,秋返南方。捕食昆蟲,是益鳥。2.安樂:燕安。3.古又同“飲宴”的“宴”。[yān]1.周朝國名(前11世紀中葉—前222)。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為秦所滅。2.指河北北部。
“漢燕”的相關詞語
* 漢燕的讀音是:hàn yàn,漢燕的意思:漢燕 燕的一種。 唐 李賀 《惱公》詩:“弄珠驚漢燕,燒蜜引胡蜂。” 葉蔥奇《爾雅翼》:“越燕小而多聲,頷下紫,巢於門楣上,謂之紫燕,亦謂之漢燕。”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世說蓐泥為窠,聲多稍小者謂之漢燕。”
基本解釋
1.燕的一種。 2.指漢成帝后趙飛燕。漢燕
燕的一種。 唐 李賀 《惱公》詩:“弄珠驚漢燕,燒蜜引胡蜂。” 葉蔥奇《爾雅翼》:“越燕小而多聲,頷下紫,巢於門楣上,謂之紫燕,亦謂之漢燕。”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世說蓐泥為窠,聲多稍小者謂之漢燕。”【漢】: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燕】:[yàn]1.鳥類。體小,翅長,尾為剪刀狀。在中國春向北來,秋返南方。捕食昆蟲,是益鳥。2.安樂:燕安。3.古又同“飲宴”的“宴”。[yān]1.周朝國名(前11世紀中葉—前222)。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為秦所滅。2.指河北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