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碑的讀音 漢碑的意思
漢碑 漢碑(音hàn bēi)即 漢代碑刻。碑文字體以隸為主,碑額文字多用篆書。漢碑(包括拓本)流傳甚多﹐著名的有《張遷碑》﹑《乙瑛碑》《華山廟碑》﹑《禮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
- 漢
- 碑
“漢碑”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àn bēi]
- 漢字注音:
- ㄏㄢˋ ㄅㄟ
- 簡繁字形:
- 漢碑
- 是否常用:
- 否
“漢碑”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漢代碑刻。碑文字體以隸為主,碑額文字多用篆書。漢碑(包括拓本)流傳甚多﹐著名的有《麃孝禹碑》﹑《華山廟碑》﹑《禮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
網絡解釋
漢碑
漢碑(音hàn bēi)即 漢代碑刻。碑文字體以隸為主,碑額文字多用篆書。漢碑(包括拓本)流傳甚多﹐著名的有《張遷碑》﹑《乙瑛碑》《華山廟碑》﹑《禮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
“漢碑”的單字解釋
【漢】: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碑】:刻著文字或圖畫,豎立起來作為紀念物或標記的石頭:界碑。墓碑。里程碑。紀念碑。立了一塊碑。
“漢碑”的相關詞語
“漢碑”造句
作為儒家思想的表現載體的廟堂漢碑隸書是書法藝術走向自覺和成熟的結果。同時也因其典雅恭謹、沉古遒厚而成為隸書的標準和極則。
但是,漢碑中有牛一頭值萬五千錢的記載。
稍晚的何紹基,用漢碑之筆為行楷,體勢流動而筆意醇厚。
他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廣涉歷代名碑法帖,精研漢碑,熔古鑄今,以行隸名世。
中國書法藝術珍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封龍山漢碑《祀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將被放入書院內,用以提升其歷史文化品位。
見諸史籍的著名漢碑有七通,除《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兩通還保存于封龍山“漢碑堂”外,其余均下落不明。
但和晚清碑派高潮不同,師法漢碑和上古篆書的書家在這一時期較為突出。
天府廣場下出土的兩塊漢碑,如今已被分別命名為《裴君碑》和《李君碑》。
元氏的幾通漢碑,《祀三公山碑》、《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等,都記錄了祭祀的盛典。
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于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
* 漢碑的讀音是:hàn bēi,漢碑的意思:漢碑 漢碑(音hàn bēi)即 漢代碑刻。碑文字體以隸為主,碑額文字多用篆書。漢碑(包括拓本)流傳甚多﹐著名的有《張遷碑》﹑《乙瑛碑》《華山廟碑》﹑《禮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
基本解釋
漢代碑刻。碑文字體以隸為主,碑額文字多用篆書。漢碑(包括拓本)流傳甚多﹐著名的有《麃孝禹碑》﹑《華山廟碑》﹑《禮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漢碑
漢碑(音hàn bēi)即 漢代碑刻。碑文字體以隸為主,碑額文字多用篆書。漢碑(包括拓本)流傳甚多﹐著名的有《張遷碑》﹑《乙瑛碑》《華山廟碑》﹑《禮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漢】: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碑】:刻著文字或圖畫,豎立起來作為紀念物或標記的石頭:界碑。墓碑。里程碑。紀念碑。立了一塊碑。
作為儒家思想的表現載體的廟堂漢碑隸書是書法藝術走向自覺和成熟的結果。同時也因其典雅恭謹、沉古遒厚而成為隸書的標準和極則。
但是,漢碑中有牛一頭值萬五千錢的記載。
稍晚的何紹基,用漢碑之筆為行楷,體勢流動而筆意醇厚。
他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廣涉歷代名碑法帖,精研漢碑,熔古鑄今,以行隸名世。
中國書法藝術珍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封龍山漢碑《祀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將被放入書院內,用以提升其歷史文化品位。
見諸史籍的著名漢碑有七通,除《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兩通還保存于封龍山“漢碑堂”外,其余均下落不明。
但和晚清碑派高潮不同,師法漢碑和上古篆書的書家在這一時期較為突出。
天府廣場下出土的兩塊漢碑,如今已被分別命名為《裴君碑》和《李君碑》。
元氏的幾通漢碑,《祀三公山碑》、《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等,都記錄了祭祀的盛典。
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于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