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轍之鮒的讀音 涸轍之鮒的意思
【解釋】涸:干;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干了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出處】《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示例】但人不能餓著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殘喘,正如~,急謀升斗之水一樣。 ◎魯迅《墳·娜拉走后怎樣》【近義詞】涸轍之枯、嗷嗷待哺【反義詞】絕處逢生【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比喻處于困境中的人
- 涸
- 轍
- 之
- 鮒
“涸轍之鮒”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é zhé zhī fù]
- 漢字注音:
- ㄏㄜˊ ㄓㄜˊ ㄓ ㄈㄨˋ
- 簡繁字形:
- 涸轍之鮒
- 是否常用:
- 否
“涸轍之鮒”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莊子?外物》:“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侯。辭典解釋
涸轍之鮒 hé chè zhī fù ㄏㄜˊ ㄔㄜˋ ㄓ ㄈㄨˋ 轍,車輪輾地所留下的痕跡。鮒,鯽魚。在干枯車轍中的鯽魚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時間遠去西江取水,則不過是空口白話,無法解決問題。典出《莊子.外物》。后比喻陷處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蘇軾〈乞開杭州西湖狀〉:「若一旦堙塞,使蛟龍魚鱉,同為涸轍之鮒,臣子坐觀,亦何心哉?」也作「涸轍枯魚」、「涸轍窮鱗」、「涸轍窮魚」、「涸轍之枯」、「涸轍之魚」。
英語 lit. a fish in a dried out rut (idiom)?, fig. a person in dire straits
德語 wie ein Fisch auf dem Trockenen (Sprichw)?
網絡解釋
【解釋】涸:干;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干了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出處】《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示例】但人不能餓著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殘喘,正如~,急謀升斗之水一樣。 ◎魯迅《墳·娜拉走后怎樣》
【近義詞】涸轍之枯、嗷嗷待哺
【反義詞】絕處逢生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比喻處于困境中的人
“涸轍之鮒”的單字解釋
【涸】:積水無存:干涸。枯涸。
【轍】:同“轍”。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鮒】:同“鮒”。
“涸轍之鮒”的相關詞語
* 涸轍之鮒的讀音是:hé zhé zhī fù,涸轍之鮒的意思:【解釋】涸:干;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干了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出處】《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示例】但人不能餓著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殘喘,正如~,急謀升斗之水一樣。 ◎魯迅《墳·娜拉走后怎樣》【近義詞】涸轍之枯、嗷嗷待哺【反義詞】絕處逢生【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比喻處于困境中的人
基本解釋
《莊子?外物》:“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侯。辭典解釋
涸轍之鮒 hé chè zhī fù ㄏㄜˊ ㄔㄜˋ ㄓ ㄈㄨˋ轍,車輪輾地所留下的痕跡。鮒,鯽魚。在干枯車轍中的鯽魚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時間遠去西江取水,則不過是空口白話,無法解決問題。典出《莊子.外物》。后比喻陷處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蘇軾〈乞開杭州西湖狀〉:「若一旦堙塞,使蛟龍魚鱉,同為涸轍之鮒,臣子坐觀,亦何心哉?」也作「涸轍枯魚」、「涸轍窮鱗」、「涸轍窮魚」、「涸轍之枯」、「涸轍之魚」。
英語 lit. a fish in a dried out rut (idiom)?, fig. a person in dire straits
德語 wie ein Fisch auf dem Trockenen (Sprichw)?
【解釋】涸:干;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干了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出處】《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示例】但人不能餓著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殘喘,正如~,急謀升斗之水一樣。 ◎魯迅《墳·娜拉走后怎樣》
【近義詞】涸轍之枯、嗷嗷待哺
【反義詞】絕處逢生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比喻處于困境中的人
【涸】:積水無存:干涸。枯涸。
【轍】:同“轍”。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鮒】:同“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