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煬怎么讀 煬的意思

    “煬”字共有1個讀音: [yáng]  
    煬
    漢字
    讀音 [yáng]
    注音 ㄧㄤˊ
    部首 [火]  火字旁
    筆畫 總筆畫:7 部外:3
    異體字 ??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繁體字形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7080
    其它編碼 五筆:onrt 倉頡:fnsh 鄭碼:uoyo 四角:97827
    筆順編碼 4334533
    筆順筆畫 丶ノノ丶フノノ
    筆順名稱 點 撇 撇 點 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 撇 撇

    煬字的意思

    1.熔化(金屬)。

    2.火旺。

    煬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煬)

    yáng ㄧㄤˊ

    熔化金屬。火旺。烘干,烤火。古代謚法,去禮遠眾稱“煬”。

    英語 roast; scorch; melt; flame

    德語 duftete, gerochen

    法語 fondre,fondu

    煬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煬 yáng

    〈動〉

    (1) 熔煉金屬 [melt metals]

    以一鐵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煬之。——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2) 另見 yàng

    基本詞義


    煬 yàng

    〈動〉

    (1) (形聲。從火,昜( yáng )聲。本義:烘烤)

    (2) 同本義 [roast]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莊子》

    (3) 向火(取暖);烤火 [warm oneself]

    煬,炙燥也。——《說文》

    冬則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煬灶口。——《淮南子》

    若灶則不然,前之人煬,則后之人無從見也。——《戰國策》

    (4) 炊 [cook]。如:煬者(灶下燒火的人);煬器(爐灶)

    (5) 遮蔽,蒙蔽,擋住 [cover]。如:煬沒(湮沒,消失);煬蔽(遮瞞;遮蔽)

    詞性變化


    煬 yàng

    〈形〉

    (1) 熾熱 [hot]

    觀天火之炎煬兮,聽大壑之波聲。——漢· 東方朔《七諫》

    (2) 又如:煬火(烈火);煬旱(炎熱干旱);煬煬(火盛的樣子);煬和(融和;暖和)

    (3) 另見 yáng

    煬字的辭典解釋

    康熙字典解釋

    煬【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韻會》《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漾。《說文》炙燥也。《揚子·方言》煬,炙也。《註》今江東呼火熾猛爲煬。《莊子·盜跖篇》冬則煬之。

    又《玉篇》對火也。《廣韻》向也。《戰國策》若竈則不然,前之人煬,則後之人無從見也。

    又《揚子·方言》煬,暴也。《春秋·定元年》立煬宮。《註》煬公伯禽子也。其廟已毀。季氏禱之。而立其宮。

    又《玉篇》熱也。《揚雄·甘泉賦》南煬丹崖。

    又《集韻》式亮切,音餉。燥也。

    又《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廣韻》釋金也。《集韻》爍金也。或作烊。

    又《集韻》尸羊切,音商。魯煬公。徐邈說。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煬【卷十】【火部】

    炙燥也。從火昜聲。余亮切

    說文解字注

    (煬)炙燥也。從火。昜聲。余亮切。十部。謚法。好內遠禮煬。去禮遠衆煬。

    煬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煬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