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怎么讀 焚的意思

漢字 | 焚 |
---|---|
讀音 |
|
注音 | ㄈㄣˊ |
部首 | [火] 火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2 部外:8 |
異體字 | ? 炃 燌 燓 燔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11A |
其它編碼 | 五筆:ssou 倉頡:ddf 鄭碼:ffuo 四角:44809 |
筆順編碼 | 123412344334 |
筆順筆畫 | 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丶ノノ丶 |
筆順名稱 | 橫 豎 撇 點 橫 豎 撇 點 點 撇 撇 捺 |
焚字的意思
燒:焚香。玩火自焚。憂心如焚。
焚字的基本解釋
● 焚
fén ㄈㄣˊ
燒:焚燒。焚毀。焚化。焚香。焚書坑儒。焚膏繼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憂心如焚。
英語 burn
德語 brennen, verbrennen, niederbrennen (V)
法語 br?ler
焚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焚 fén
〈動〉
(1) (會意。從火,從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燒叢木。古人田獵,為了把野獸從樹林里趕出來,就采用焚林的辦法。本義:燒山)
(2) 用火燒山林宿草。 [burn weeds and till]
焚,燒田也。——《說文》
焚咸丘。——《公羊傳·桓公七年》。傳:“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
焚林而田。——《韓非子·難一》
(3) 燒[burn]
焚,燒也。——《廣雅》
焚如死如棄如。——《易·離》
遂從而盡焚之。——《左傳·成公十三年》
乃焚大槐。——《莊子·外物》。司馬注:“謂霹靂時燒大樹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漢· 賈誼《過秦論》
焚拜如前人。——《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玩火者必自焚;焚舟(燒毀渡船);焚池(祭祀時焚化祭品的器物);焚黃(燒掉黃表紙。祭告家廟祖墳,禱文寫在黃表紙上);焚灼(燒、焚燒);焚帛(焚燒紙帛)
(4) 舊時的一種酷刑。用火燒死 [burn]
焚炙忠良。——《書·泰誓上》
凡殺其親者焚之。——《周禮·掌戮》
(5) 炙;烤 [roast]。
如:焚枯(烤煮干魚);焚枯食淡(烤干魚,食薄味)
焚字的辭典解釋
燒。如:「玩火自焚」、「憂心如焚」。《春秋·桓公七年》:「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古代刑罰之一。炮烙人犯。《書經·泰誓上》:「焚炙忠良,刳剔孕婦。」《周禮·秋官 ·掌戮》:「凡殺其親者焚之。」
形乾。如:「焚風」。
焚ㄈㄣˋfèn 動僵仆、敗壞。《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一八·春秋左氏音義之四》:「服虔云:『焚,讀曰僨。僨,僵也。』」通「僨」。
康熙字典解釋
焚【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古文〕燔《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汾。《玉篇》燒也。《集韻》火灼物也。《書·胤征》玉石俱焚。《易·離卦》焚如。《春秋·桓七年》焚咸丘。《註》焚,火田也。《禮·月令》仲春毋焚山林。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註》杜預曰:焚,斃也。服虔曰:焚,讀曰僨僵也。《集韻》本亦作僨。
又葉汾沿切。《郭璞·炎山贊》木含陽精,氣結則焚,理其微乎,其妙在傳。
又葉符筠切。《曹植文》季嗣不維,網漏于秦,崩樂滅學,儒坑禮焚。《說文》本作燓。《集韻》或作炃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