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言詩的讀音 玄言詩的意思
玄言詩 玄言詩是一種以闡釋老莊和佛教哲理為主要內容的詩歌。玄言詩不是真正的詩,也不是真正的哲學,而是一種失敗的雜燴。玄言詩是東晉的詩歌流派之一,約起于西晉之末而盛行于東晉。代表作家有孫綽、許詢、庾亮、桓溫等;其特點是玄理入詩,嚴重脫離社會生活,孫綽所做的玄言詩遠遠不及道林。后來東晉的文學家如《文選》等都極力避開玄言詩。
- 玄
- 言
- 詩
“玄言詩”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uán yán shī]
- 漢字注音:
- ㄒㄨㄢˊ ㄧㄢˊ ㄕ
- 簡繁字形:
- 玄言詩
- 是否常用:
- 否
“玄言詩”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魏晉時一些清談家用老莊言詞寫成的詩。
網絡解釋
玄言詩
玄言詩是一種以闡釋老莊和佛教哲理為主要內容的詩歌。玄言詩不是真正的詩,也不是真正的哲學,而是一種失敗的雜燴。玄言詩是東晉的詩歌流派之一,約起于西晉之末而盛行于東晉。代表作家有孫綽、許詢、庾亮、桓溫等;其特點是玄理入詩,嚴重脫離社會生活,孫綽所做的玄言詩遠遠不及道林。后來東晉的文學家如《文選》等都極力避開玄言詩。
“玄言詩”的單字解釋
【玄】:1.黑色:玄狐。2.深奧:玄奧。3.不符合事實或距離事實太遠:這話太玄了。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詩】:1.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發情感。2.(Shī)姓。
“玄言詩”的相關詞語
“玄言詩”造句
玄言詩表現出與主流文學傳統大異其趣的審美異質性,在詩史與詩學史上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近年來,學界對玄言詩重新加以審視和評價.
玄言詩的新定義承認了佛理內容,也將玄言詩置于說理詩范圍做出標定。
此外,有關南朝詩論家對于玄言詩“淡乎寡味”的評價,應該從玄言詩人的創作追求與評論家的詩學觀念兩方面來綜合分析。
同時由于玄言詩的大量亡佚,給后世的研究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對魏晉玄言詩義界問題的探討,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隨著本世紀初魏晉玄言詩研究的方興未艾,這一研究領域仍有較大的空間。
”顯然,倘若就玄言詩論玄言詩,認識就必然局限在“理過其辭,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論》”的傳統觀點范圍內。
只不過玄言詩用抽象的方式寫詩,使詩“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論”(《詩品》序);而陶、謝用形象的山水田園風光來抒情說理罷了。
佛、玄之間的交爭與融合構成了東晉文化思想的基本特點,這從當日名僧與名士的玄言詩創作中亦可得到印證。
* 玄言詩的讀音是:xuán yán shī,玄言詩的意思:玄言詩 玄言詩是一種以闡釋老莊和佛教哲理為主要內容的詩歌。玄言詩不是真正的詩,也不是真正的哲學,而是一種失敗的雜燴。玄言詩是東晉的詩歌流派之一,約起于西晉之末而盛行于東晉。代表作家有孫綽、許詢、庾亮、桓溫等;其特點是玄理入詩,嚴重脫離社會生活,孫綽所做的玄言詩遠遠不及道林。后來東晉的文學家如《文選》等都極力避開玄言詩。
基本解釋
指魏晉時一些清談家用老莊言詞寫成的詩。玄言詩
玄言詩是一種以闡釋老莊和佛教哲理為主要內容的詩歌。玄言詩不是真正的詩,也不是真正的哲學,而是一種失敗的雜燴。玄言詩是東晉的詩歌流派之一,約起于西晉之末而盛行于東晉。代表作家有孫綽、許詢、庾亮、桓溫等;其特點是玄理入詩,嚴重脫離社會生活,孫綽所做的玄言詩遠遠不及道林。后來東晉的文學家如《文選》等都極力避開玄言詩。【玄】:1.黑色:玄狐。2.深奧:玄奧。3.不符合事實或距離事實太遠:這話太玄了。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詩】:1.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發情感。2.(Shī)姓。
玄言詩表現出與主流文學傳統大異其趣的審美異質性,在詩史與詩學史上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近年來,學界對玄言詩重新加以審視和評價.
玄言詩的新定義承認了佛理內容,也將玄言詩置于說理詩范圍做出標定。
此外,有關南朝詩論家對于玄言詩“淡乎寡味”的評價,應該從玄言詩人的創作追求與評論家的詩學觀念兩方面來綜合分析。
同時由于玄言詩的大量亡佚,給后世的研究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對魏晉玄言詩義界問題的探討,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隨著本世紀初魏晉玄言詩研究的方興未艾,這一研究領域仍有較大的空間。
”顯然,倘若就玄言詩論玄言詩,認識就必然局限在“理過其辭,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論》”的傳統觀點范圍內。
只不過玄言詩用抽象的方式寫詩,使詩“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論”(《詩品》序);而陶、謝用形象的山水田園風光來抒情說理罷了。
佛、玄之間的交爭與融合構成了東晉文化思想的基本特點,這從當日名僧與名士的玄言詩創作中亦可得到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