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竇尚書的讀音 由竇尚書的意思
由竇尚書 古代成語,比喻沒有真才實學,專靠奉承往上爬的人。尚書:古代官名,始于戰國,掌管文書。漢武帝時地位逐漸重要,東漢正式成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竇,墻腳狗洞。由竇,從墻角狗洞入內。
- 由
- 竇
- 尚
- 書
“由竇尚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óu dòu shàng shū]
- 漢字注音:
- ㄧㄡˊ ㄉㄡˋ ㄕㄤˋ ㄕㄨ
- 簡繁字形:
- 由竇尚書
- 是否常用:
- 否
“由竇尚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宋史.許及之傳》:"侂胄生日……及之后至,閹人掩關拒之,及之俯僂以入。為尚書,二年不遷,見侂胄流涕,序其知遇之意及衰遲之狀,不覺屈膝。侂胄惻然憐之曰:'尚書才望,簡在上心,行且進拜矣。'居亡何,同知樞密院事。當時有'由竇尚書,屈膝執政'之語,傳以為笑。"后因以"由竇尚書"譏卑躬屈膝而至榮顯者。竇,墻腳狗洞。由竇,從小門或邊門入內。 辭典解釋
由竇尚書 yóu dòu shàng shū ㄧㄡˊ ㄉㄡˋ ㄕㄤˋ ㄕㄨ 竇,洞穴。宋人許及之諂事宰相韓侂胄。侂胄生日,及之遲到,只得俯身進入祝壽。后為尚書郎二年不遷,竟又屈膝流涕訴告,求得參知政事官,因而當時流傳著「由竇尚書,屈膝執政」的譏笑語。典出《宋史.卷三九四.許及之傳》。后用以比喻靠諂媚逢迎作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
網絡解釋
由竇尚書
古代成語,比喻沒有真才實學,專靠奉承往上爬的人。尚書:古代官名,始于戰國,掌管文書。漢武帝時地位逐漸重要,東漢正式成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竇,墻腳狗洞。由竇,從墻角狗洞入內。
“由竇尚書”的單字解釋
【由】:1.原因:原由。事由。理由。由于(介詞,表示原因或理由)。2.自,從:由表及里。由衷(出于本心)。3.順隨,聽從,歸屬:由不得。信馬由韁。4.經過,經歷:必由之路。由來已久。5.憑借:由此可知。6.古同“猶”,尚且,還。7.古同“猶”,猶如,好像。8.姓。
【竇】:同“竇”。
【尚】:1.副詞。還:年紀尚幼。尚待進一步研究。2.尊崇;注重:崇尚。尚武。3.風尚:時尚。4.古又同“上”。5.古又同“掌(zhǎng)”。古代主管官叫尚,如尚書、尚衣等。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由竇尚書”的相關詞語
* 由竇尚書的讀音是:yóu dòu shàng shū,由竇尚書的意思:由竇尚書 古代成語,比喻沒有真才實學,專靠奉承往上爬的人。尚書:古代官名,始于戰國,掌管文書。漢武帝時地位逐漸重要,東漢正式成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竇,墻腳狗洞。由竇,從墻角狗洞入內。
基本解釋
《宋史.許及之傳》:"侂胄生日……及之后至,閹人掩關拒之,及之俯僂以入。為尚書,二年不遷,見侂胄流涕,序其知遇之意及衰遲之狀,不覺屈膝。侂胄惻然憐之曰:'尚書才望,簡在上心,行且進拜矣。'居亡何,同知樞密院事。當時有'由竇尚書,屈膝執政'之語,傳以為笑。"后因以"由竇尚書"譏卑躬屈膝而至榮顯者。竇,墻腳狗洞。由竇,從小門或邊門入內。辭典解釋
由竇尚書 yóu dòu shàng shū ㄧㄡˊ ㄉㄡˋ ㄕㄤˋ ㄕㄨ竇,洞穴。宋人許及之諂事宰相韓侂胄。侂胄生日,及之遲到,只得俯身進入祝壽。后為尚書郎二年不遷,竟又屈膝流涕訴告,求得參知政事官,因而當時流傳著「由竇尚書,屈膝執政」的譏笑語。典出《宋史.卷三九四.許及之傳》。后用以比喻靠諂媚逢迎作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
由竇尚書
古代成語,比喻沒有真才實學,專靠奉承往上爬的人。尚書:古代官名,始于戰國,掌管文書。漢武帝時地位逐漸重要,東漢正式成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竇,墻腳狗洞。由竇,從墻角狗洞入內。【由】:1.原因:原由。事由。理由。由于(介詞,表示原因或理由)。2.自,從:由表及里。由衷(出于本心)。3.順隨,聽從,歸屬:由不得。信馬由韁。4.經過,經歷:必由之路。由來已久。5.憑借:由此可知。6.古同“猶”,尚且,還。7.古同“猶”,猶如,好像。8.姓。
【竇】:同“竇”。
【尚】:1.副詞。還:年紀尚幼。尚待進一步研究。2.尊崇;注重:崇尚。尚武。3.風尚:時尚。4.古又同“上”。5.古又同“掌(zhǎng)”。古代主管官叫尚,如尚書、尚衣等。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