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三段論的讀音 直言三段論的意思
直言三段論 直言三段論是所有前提都是直言命題的演繹推理。三段論是由包含著一個共同詞項的兩個直言命題(即:性質判斷)推出一個新的直言命題的推理。
- 直
- 言
- 三
- 段
- 論
“直言三段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í yán sān duàn lùn]
- 漢字注音:
- ㄓˊ ㄧㄢˊ ㄙㄢ ㄉㄨㄢˋ ㄌㄨㄣˋ
- 簡繁字形:
- 直言三段論
- 是否常用:
- 否
“直言三段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邏輯學名詞。即三段論。亦稱定言三段論。是從兩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出它們所制約的第三個判斷(結論)來的間接演繹推理。因為兩個前提和一個結論都是直言判斷,所以叫直言三段論。如:凡金屬都能導電,銅是金屬,所以銅能導電。
網絡解釋
直言三段論
直言三段論是所有前提都是直言命題的演繹推理。三段論是由包含著一個共同詞項的兩個直言命題(即:性質判斷)推出一個新的直言命題的推理。
“直言三段論”的單字解釋
【直】:1.成直線的(跟“曲”相對):筆直。馬路又平又直。你把鐵絲拉直。2.跟地面垂直的(跟“橫”相對):直升機。把標桿立直。3.從上到下的;從前到后的(跟“橫”相對):直行的文字。屋子很大,直里有兩丈,橫里有四丈。4.挺直;使筆直:直起腰來。5.公正的;正義的:正直。理直氣壯。6.直爽;直截:直性子。心直口快。直呼其名。他嘴直,藏不住話。7.漢字的筆畫,即“豎1”8.一直;徑直;直接:直達。直到。直哭了一天。直朝村口走去。9.一個勁兒;不斷地:他看著我直笑。我冷得直哆嗦。10.姓。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段】:1.時間、事物劃分出的部分:階段。地段。2.量詞。用于長條形的東西分成的若干部分:一段鐵路。一段話。3.工礦企業中的一級行政單位:工段。機務段。4.段位,圍棋棋手等級的名稱:九段棋手。
【論】:[lùn]1.分析和說明道理:評論。議論。2.分析和說明道理的言論、文章或理論:輿論。社論。歷史唯物論。3.評定;看待:論罪。相提并論。4.介詞。按照:論堆賣。論件計工。[lún]〔論語〕儒家經典之一。孔子弟子編纂的有關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和弟子間的談話,涉及政治、經濟、教育、道德和哲學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宋代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直言三段論”的相關詞語
* 直言三段論的讀音是:zhí yán sān duàn lùn,直言三段論的意思:直言三段論 直言三段論是所有前提都是直言命題的演繹推理。三段論是由包含著一個共同詞項的兩個直言命題(即:性質判斷)推出一個新的直言命題的推理。
基本解釋
邏輯學名詞。即三段論。亦稱定言三段論。是從兩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出它們所制約的第三個判斷(結論)來的間接演繹推理。因為兩個前提和一個結論都是直言判斷,所以叫直言三段論。如:凡金屬都能導電,銅是金屬,所以銅能導電。直言三段論
直言三段論是所有前提都是直言命題的演繹推理。三段論是由包含著一個共同詞項的兩個直言命題(即:性質判斷)推出一個新的直言命題的推理。【直】:1.成直線的(跟“曲”相對):筆直。馬路又平又直。你把鐵絲拉直。2.跟地面垂直的(跟“橫”相對):直升機。把標桿立直。3.從上到下的;從前到后的(跟“橫”相對):直行的文字。屋子很大,直里有兩丈,橫里有四丈。4.挺直;使筆直:直起腰來。5.公正的;正義的:正直。理直氣壯。6.直爽;直截:直性子。心直口快。直呼其名。他嘴直,藏不住話。7.漢字的筆畫,即“豎1”8.一直;徑直;直接:直達。直到。直哭了一天。直朝村口走去。9.一個勁兒;不斷地:他看著我直笑。我冷得直哆嗦。10.姓。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段】:1.時間、事物劃分出的部分:階段。地段。2.量詞。用于長條形的東西分成的若干部分:一段鐵路。一段話。3.工礦企業中的一級行政單位:工段。機務段。4.段位,圍棋棋手等級的名稱:九段棋手。
【論】:[lùn]1.分析和說明道理:評論。議論。2.分析和說明道理的言論、文章或理論:輿論。社論。歷史唯物論。3.評定;看待:論罪。相提并論。4.介詞。按照:論堆賣。論件計工。[lún]〔論語〕儒家經典之一。孔子弟子編纂的有關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和弟子間的談話,涉及政治、經濟、教育、道德和哲學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宋代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