矧怎么讀 矧的意思
“矧”字共有1個讀音:
[shěn]

漢字 | 矧 |
---|---|
讀音 |
|
注音 | ㄕㄣˇ |
部首 | [矢] 矢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9 部外:4 |
異體字 | 矤 訠 ??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7E7 |
其它編碼 | 五筆:tdxh 倉頡:oknl 鄭碼:mayi 四角:82800 |
筆順編碼 | 311345152 |
筆順筆畫 | ノ一一ノ丶フ一フ丨 |
筆順名稱 | 撇 橫 橫 撇 點 橫折 橫 豎折折鉤 豎 |
矧字的意思
文言連詞。況;況且。
矧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矧
shěn ㄕㄣˇ
況且。亦。英語 much more, still more; the gums
法語 à fortiori
矧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矧 shěn
(1) 另外,況且,何況 [besides]
矧今之人,曾不是思。——唐· 柳宗元《敵戒》
(2) 也 [also]
四大猶幻塵,衣冠矧外物。——宋· 蘇軾《聞潮陽吳子野出家》
詞性變化
◎ 矧 shěn
〈名〉
齒齦 [gums]
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禮記·曲禮上》
矧字的辭典解釋
矧ㄕㄣˇshěn連
況且。晉·陶淵明〈勸農〉詩六首之四:「相彼賢達,猶勤壟畝;矧伊眾庶,曳裾拱手!」《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死且不憚,矧伊刑罰;身且不愛,何況妻子。」
副亦。《書經·康誥》:「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名齒根。《禮記·曲禮上》:「笑不至矧,怒不自詈。」漢·鄭玄·注:「齒本曰矧,大笑則見。」通「龂」。
康熙字典解釋
矧【午集中】【矢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4畫
《廣韻》式忍切《集韻》《韻會》《正韻》矢忍切,??音哂。《玉篇》況也。《書·大禹謨》至諴感神,矧茲有苗。《詩·小雅》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又與齗通。《禮·曲禮》笑不至矧。《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說文》本作矤。《玉篇》亦作??。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矤【卷五】【矢部】
況也,詞也。從矢,引省聲。從矢,取詞之所之如矢也。式忍切
說文解字注
(矤)況?也。各本況下有也。誤。今刪。況當作兄。古今音殊。乃或假況。許書當本作兄也。兄長之兄引伸爲兄益。詩常棣傳曰。況、滋也。桑柔傳曰。兄、滋也。召旻傳曰。兄、茲也。兄況不同。以兄爲正。滋茲不同。許皆訓益。兄?者、增益之?。其意益。其言曰矤。是爲意內言外。今俗所云已如是。況又如是也。尙書多用矤字。俗作矧。從矢。引省聲。式忍切。十二部。從矢、取?之所之如矢也。說從矢之意。今言矧、則其?有一往不可止者。
矧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矧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