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夏的讀音 破夏的意思
破夏 破夏 1.佛教語。僧人在夏季三月須安居靜修,謂坐夏;坐夏期內出外謂“破夏”。 唐 善生 《送玉禪師》詩:“入郭隨緣住,思山破夏歸。”《景德傳燈錄·義玄禪師》:“師因半夏上 黃蘗山 ……住數日乃辭去。 黃蘗 曰:‘汝破夏來,不終夏去?’”參見“ 坐夏 ”。 2.入夏。 蘇曼殊 《非夢記》:“破夏, 遣凡 約生赴 鼎湖 ,居 報恩寺 四十馀日,病仍弗瘳。”
- 破
- 夏
“破夏”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ò xià]
- 漢字注音:
- ㄆㄛˋ ㄒㄧㄚ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破夏”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佛教語。僧人在夏季三月須安居靜修,謂坐夏;坐夏期內出外謂"破夏"。 2.入夏。 辭典解釋
破夏 pò xià ㄆㄛˋ ㄒㄧㄚˋ 僧人不守清戒而出法界外游,稱為「破夏」。
網絡解釋
破夏
破夏
1.佛教語。僧人在夏季三月須安居靜修,謂坐夏;坐夏期內出外謂“破夏”。 唐 善生 《送玉禪師》詩:“入郭隨緣住,思山破夏歸。”《景德傳燈錄·義玄禪師》:“師因半夏上 黃蘗山 ……住數日乃辭去。 黃蘗 曰:‘汝破夏來,不終夏去?’”參見“ 坐夏 ”。
2.入夏。 蘇曼殊 《非夢記》:“破夏, 遣凡 約生赴 鼎湖 ,居 報恩寺 四十馀日,病仍弗瘳。”
“破夏”的單字解釋
【破】:1.完整的東西受到損傷變得不完整:手破了。紙戳破了。襪子破了一個洞。2.使損壞;使分裂;劈開:破釜沉舟。勢如破竹。破開西瓜。3.整的換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兩張五角的。4.突破;破除(規定、習慣、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記錄。5.打敗(敵人);打下(據點):攻破城池。大破敵軍。6.花費:破鈔。破費。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說破。一語道破。案子已經破了。8.受過損傷的;破爛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譏諷東西或人不好(含厭惡意):誰看那破戲!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破夏”的相關詞語
* 破夏的讀音是:pò xià,破夏的意思:破夏 破夏 1.佛教語。僧人在夏季三月須安居靜修,謂坐夏;坐夏期內出外謂“破夏”。 唐 善生 《送玉禪師》詩:“入郭隨緣住,思山破夏歸。”《景德傳燈錄·義玄禪師》:“師因半夏上 黃蘗山 ……住數日乃辭去。 黃蘗 曰:‘汝破夏來,不終夏去?’”參見“ 坐夏 ”。 2.入夏。 蘇曼殊 《非夢記》:“破夏, 遣凡 約生赴 鼎湖 ,居 報恩寺 四十馀日,病仍弗瘳。”
基本解釋
1.佛教語。僧人在夏季三月須安居靜修,謂坐夏;坐夏期內出外謂"破夏"。 2.入夏。辭典解釋
破夏 pò xià ㄆㄛˋ ㄒㄧㄚˋ僧人不守清戒而出法界外游,稱為「破夏」。
破夏
破夏1.佛教語。僧人在夏季三月須安居靜修,謂坐夏;坐夏期內出外謂“破夏”。 唐 善生 《送玉禪師》詩:“入郭隨緣住,思山破夏歸。”《景德傳燈錄·義玄禪師》:“師因半夏上 黃蘗山 ……住數日乃辭去。 黃蘗 曰:‘汝破夏來,不終夏去?’”參見“ 坐夏 ”。
2.入夏。 蘇曼殊 《非夢記》:“破夏, 遣凡 約生赴 鼎湖 ,居 報恩寺 四十馀日,病仍弗瘳。”
【破】:1.完整的東西受到損傷變得不完整:手破了。紙戳破了。襪子破了一個洞。2.使損壞;使分裂;劈開:破釜沉舟。勢如破竹。破開西瓜。3.整的換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兩張五角的。4.突破;破除(規定、習慣、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記錄。5.打敗(敵人);打下(據點):攻破城池。大破敵軍。6.花費:破鈔。破費。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說破。一語道破。案子已經破了。8.受過損傷的;破爛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譏諷東西或人不好(含厭惡意):誰看那破戲!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