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刻石的讀音 秦刻石的意思
秦刻石 秦刻石是我國古老的碑文。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后,數次出巡各地,群臣為歌頌其功德、昭示萬代而所刻之石,共有七處,即“秦七刻石”。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于元年(公元前209年)出巡,復刻詔書于其旁。秦二世詔書全文七十九字,字體與七刻石相同。它們相傳均由秦相李斯以秦統一六國后通行的秦文(秦篆體)篆寫而成。秦七刻石為始皇頌詩,除個別字句外,均為四言韻文:多三句一韻,“瑯邪刻石”為兩句一韻。二世詔書為無韻之文。秦刻石對后世文學作品和碑志文都有一定的影響。
- 秦
- 刻
- 石
“秦刻石”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ín kè shí]
- 漢字注音:
- ㄑㄧㄣˊ ㄎㄜˋ ㄕ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秦刻石”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秦刻石 qín kè shí ㄑㄧㄣˊ ㄎㄜˋ ㄕˊ 秦國的刻石文字,字體近于籀篆。如〈嶧山碑〉、〈瑯邪臺刻石〉、〈石鼓文〉等。參見「石鼓文」條。
網絡解釋
秦刻石
秦刻石是我國古老的碑文。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后,數次出巡各地,群臣為歌頌其功德、昭示萬代而所刻之石,共有七處,即“秦七刻石”。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于元年(公元前209年)出巡,復刻詔書于其旁。秦二世詔書全文七十九字,字體與七刻石相同。它們相傳均由秦相李斯以秦統一六國后通行的秦文(秦篆體)篆寫而成。秦七刻石為始皇頌詩,除個別字句外,均為四言韻文:多三句一韻,“瑯邪刻石”為兩句一韻。二世詔書為無韻之文。秦刻石對后世文學作品和碑志文都有一定的影響。
“秦刻石”的單字解釋
【秦】:1.周朝國名(前770—前221)。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為諸侯。在今甘肅、陜西一帶。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秦朝。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6年為劉邦領導的起義軍所滅。3.指陜西和甘肅。特指陜西。
【刻】:1.雕刻:刻圖章。2.計算時間的單位。用鐘表計時,十五分鐘為一刻。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3.時間: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克”。
【石】:[shí]1.構成地殼的堅硬物質,是由礦物集合而成的:花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見〖巖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藥石。4.姓。[dàn]容量單位,10斗等于1石。(在古書中讀shí,如“二千石、萬石”等。)
“秦刻石”的相關詞語
* 秦刻石的讀音是:qín kè shí,秦刻石的意思:秦刻石 秦刻石是我國古老的碑文。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后,數次出巡各地,群臣為歌頌其功德、昭示萬代而所刻之石,共有七處,即“秦七刻石”。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于元年(公元前209年)出巡,復刻詔書于其旁。秦二世詔書全文七十九字,字體與七刻石相同。它們相傳均由秦相李斯以秦統一六國后通行的秦文(秦篆體)篆寫而成。秦七刻石為始皇頌詩,除個別字句外,均為四言韻文:多三句一韻,“瑯邪刻石”為兩句一韻。二世詔書為無韻之文。秦刻石對后世文學作品和碑志文都有一定的影響。
辭典解釋
秦刻石 qín kè shí ㄑㄧㄣˊ ㄎㄜˋ ㄕˊ秦國的刻石文字,字體近于籀篆。如〈嶧山碑〉、〈瑯邪臺刻石〉、〈石鼓文〉等。參見「石鼓文」條。
秦刻石
秦刻石是我國古老的碑文。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后,數次出巡各地,群臣為歌頌其功德、昭示萬代而所刻之石,共有七處,即“秦七刻石”。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于元年(公元前209年)出巡,復刻詔書于其旁。秦二世詔書全文七十九字,字體與七刻石相同。它們相傳均由秦相李斯以秦統一六國后通行的秦文(秦篆體)篆寫而成。秦七刻石為始皇頌詩,除個別字句外,均為四言韻文:多三句一韻,“瑯邪刻石”為兩句一韻。二世詔書為無韻之文。秦刻石對后世文學作品和碑志文都有一定的影響。【秦】:1.周朝國名(前770—前221)。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為諸侯。在今甘肅、陜西一帶。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秦朝。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6年為劉邦領導的起義軍所滅。3.指陜西和甘肅。特指陜西。
【刻】:1.雕刻:刻圖章。2.計算時間的單位。用鐘表計時,十五分鐘為一刻。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3.時間: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克”。
【石】:[shí]1.構成地殼的堅硬物質,是由礦物集合而成的:花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見〖巖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藥石。4.姓。[dàn]容量單位,10斗等于1石。(在古書中讀shí,如“二千石、萬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