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洞的讀音 秦洞的意思
秦洞 【秦洞】在巨野縣城東南20公里處的金山南坡。傳說唐李世民稱帝前,曾在此歇兵避暑,故后人稱其為“秦王避暑宮”,或“秦王洞”。此宮系劈山鑿成,宮內兩壁平滑如鏡,多有石刻,南北長90余米,東西寬5米。宮道盡頭為人工石洞,平頂立壁,可容百余人。洞內冬暖夏涼,故亦稱“清涼洞”。原有石雕佛像,今已散失,僅存《秦王洞壁記》、《大明禪院記》及前人的詞詠和詩文碑刻。秦洞背風朝陽,晨霞暮靄,穿射而入,薄薄云霧繚繞其中,進得洞來,如入仙境,故民間有秦洞云霞之說。
- 秦
- 洞
“秦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ín dòng]
- 漢字注音:
- ㄑㄧㄣˊ ㄉㄨㄥ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秦洞”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桃源洞。
網絡解釋
秦洞
【秦洞】在巨野縣城東南20公里處的金山南坡。傳說唐李世民稱帝前,曾在此歇兵避暑,故后人稱其為“秦王避暑宮”,或“秦王洞”。此宮系劈山鑿成,宮內兩壁平滑如鏡,多有石刻,南北長90余米,東西寬5米。宮道盡頭為人工石洞,平頂立壁,可容百余人。洞內冬暖夏涼,故亦稱“清涼洞”。原有石雕佛像,今已散失,僅存《秦王洞壁記》、《大明禪院記》及前人的詞詠和詩文碑刻。秦洞背風朝陽,晨霞暮靄,穿射而入,薄薄云霧繚繞其中,進得洞來,如入仙境,故民間有秦洞云霞之說。
“秦洞”的單字解釋
【秦】:1.周朝國名(前770—前221)。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為諸侯。在今甘肅、陜西一帶。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秦朝。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6年為劉邦領導的起義軍所滅。3.指陜西和甘肅。特指陜西。
【洞】:[dòng]1.洞穴;窟窿。2.透徹;清楚:洞曉。洞若觀火。3.數目“0”的另一種說法。[tóng]地名,洪洞
“秦洞”的相關詞語
* 秦洞的讀音是:qín dòng,秦洞的意思:秦洞 【秦洞】在巨野縣城東南20公里處的金山南坡。傳說唐李世民稱帝前,曾在此歇兵避暑,故后人稱其為“秦王避暑宮”,或“秦王洞”。此宮系劈山鑿成,宮內兩壁平滑如鏡,多有石刻,南北長90余米,東西寬5米。宮道盡頭為人工石洞,平頂立壁,可容百余人。洞內冬暖夏涼,故亦稱“清涼洞”。原有石雕佛像,今已散失,僅存《秦王洞壁記》、《大明禪院記》及前人的詞詠和詩文碑刻。秦洞背風朝陽,晨霞暮靄,穿射而入,薄薄云霧繚繞其中,進得洞來,如入仙境,故民間有秦洞云霞之說。
基本解釋
指桃源洞。秦洞
【秦洞】在巨野縣城東南20公里處的金山南坡。傳說唐李世民稱帝前,曾在此歇兵避暑,故后人稱其為“秦王避暑宮”,或“秦王洞”。此宮系劈山鑿成,宮內兩壁平滑如鏡,多有石刻,南北長90余米,東西寬5米。宮道盡頭為人工石洞,平頂立壁,可容百余人。洞內冬暖夏涼,故亦稱“清涼洞”。原有石雕佛像,今已散失,僅存《秦王洞壁記》、《大明禪院記》及前人的詞詠和詩文碑刻。秦洞背風朝陽,晨霞暮靄,穿射而入,薄薄云霧繚繞其中,進得洞來,如入仙境,故民間有秦洞云霞之說。【秦】:1.周朝國名(前770—前221)。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為諸侯。在今甘肅、陜西一帶。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秦朝。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6年為劉邦領導的起義軍所滅。3.指陜西和甘肅。特指陜西。
【洞】:[dòng]1.洞穴;窟窿。2.透徹;清楚:洞曉。洞若觀火。3.數目“0”的另一種說法。[tóng]地名,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