簞豆見色的讀音 簞豆見色的意思
【解釋】比喻計較小利。【出處】《孟子·盡心下》:“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茍非其人,簞食豆羹見于色。”【近義詞】芝麻綠豆【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簞
- 豆
- 見
- 色
“簞豆見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ān dòu jiàn sè]
- 漢字注音:
- ㄉㄢ ㄉㄡˋ ㄐㄧㄢˋ ㄙㄜˋ
- 簡繁字形:
- 簞豆見色
- 是否常用:
- 否
“簞豆見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謂計較小利。語出《孟子.盡心下》:"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茍非其人﹐簞食豆羹見于色。"
網絡解釋
【解釋】比喻計較小利。
【出處】《孟子·盡心下》:“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茍非其人,簞食豆羹見于色。”
【近義詞】芝麻綠豆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簞豆見色”的單字解釋
【簞】:同“簞”。
【豆】:1.雙子葉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樹”、“黃豆”、“綠豆”、“紅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統稱豆類植物,亦指這些植物的種子:豆科。豆子。豆莢(豆角兒)。豆漿。豆綠。煮豆燃萁。目光如豆。2.形狀像豆粒的東西:土豆兒。3.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狀像高腳盤:俎豆。4.姓。
【見】:[jiàn]1.看見;看到。2.謁見;拜見。3.見面;會見。4.指接見。5.遇到;接觸。6.見解;見識。7.引申為主意,辦法。8.知道;覺得。9.引申為辨別。10.聽說;聽見;聽到。11.比試;較量。12.預料;想見。13.希望;打算。14.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受到。15.用在動詞前面,稱代自己。16.助詞。表示動作持續。17.用在動詞後面。表示結果。18.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謙抑、客套。19.用在表示長寬、體積等數量詞後面。表示約數。20.方言。猶每。[xiàn]1.“現”的古字。顯現;顯露。2.“現”的古字。顯示;表示。3.“現”的古字。現在。4.“現”的古字。現成。5.介紹;薦舉。6.進獻。
【色】:[sè]1.顏色:紅色。綠色。2.臉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厲內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種類:各色貨品。花色齊全。5.質量:成色。足色。6.情欲。7.婦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藝雙絕。[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語詞,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簞豆見色”的相關詞語
* 簞豆見色的讀音是:dān dòu jiàn sè,簞豆見色的意思:【解釋】比喻計較小利。【出處】《孟子·盡心下》:“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茍非其人,簞食豆羹見于色。”【近義詞】芝麻綠豆【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基本解釋
謂計較小利。語出《孟子.盡心下》:"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茍非其人﹐簞食豆羹見于色。"【解釋】比喻計較小利。
【出處】《孟子·盡心下》:“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茍非其人,簞食豆羹見于色。”
【近義詞】芝麻綠豆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簞】:同“簞”。
【豆】:1.雙子葉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樹”、“黃豆”、“綠豆”、“紅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統稱豆類植物,亦指這些植物的種子:豆科。豆子。豆莢(豆角兒)。豆漿。豆綠。煮豆燃萁。目光如豆。2.形狀像豆粒的東西:土豆兒。3.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狀像高腳盤:俎豆。4.姓。
【見】:[jiàn]1.看見;看到。2.謁見;拜見。3.見面;會見。4.指接見。5.遇到;接觸。6.見解;見識。7.引申為主意,辦法。8.知道;覺得。9.引申為辨別。10.聽說;聽見;聽到。11.比試;較量。12.預料;想見。13.希望;打算。14.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受到。15.用在動詞前面,稱代自己。16.助詞。表示動作持續。17.用在動詞後面。表示結果。18.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謙抑、客套。19.用在表示長寬、體積等數量詞後面。表示約數。20.方言。猶每。[xiàn]1.“現”的古字。顯現;顯露。2.“現”的古字。顯示;表示。3.“現”的古字。現在。4.“現”的古字。現成。5.介紹;薦舉。6.進獻。
【色】:[sè]1.顏色:紅色。綠色。2.臉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厲內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種類:各色貨品。花色齊全。5.質量:成色。足色。6.情欲。7.婦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藝雙絕。[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語詞,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