繚怎么讀 繚的意思

漢字 | 繚 |
---|---|
讀音 |
|
注音 | ㄌㄧㄠˊ |
部首 | [纟] 絞絲旁 |
筆畫 | 總筆畫:15 部外:12 |
異體字 | 繚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繁體字形 | 繚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F2D |
其它編碼 | 五筆:xdui 倉頡:vmkcf 鄭碼:zgkk 四角:24196 |
筆順編碼 | 551134432511234 |
筆順筆畫 | フフ一一ノ丶丶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
筆順名稱 | 撇折 撇折 提 橫 撇 捺 點 撇 豎 橫折 橫 橫 豎鉤 撇 點 |
繚字的意思
1.纏繞:繚繞。
2.一種縫紉方法。用針線斜著縫:繚縫兒。繚貼邊兒。幫我繚幾針。
繚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繚
(繚)
liáo ㄌㄧㄠˊ
繞,纏繞:繚繞。繚亂。用針線縫綴:繚縫(fèng )。繚貼邊。英語 wind round, rap around, bind
法語 entourer
繚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繚
繚 liáo
〈動〉
(1) (形聲。從糸( mì),表示與絲有關尞( liáo )聲。本義:纏繞)
(2) 同本義 [wind round]
繚,纏也。——《說文》
再繚四寸。——《禮記·玉藻》。疏:“繞也。”
弗繚。——《儀禮·鄉飲酒禮》。注:“猶紾也。”
腸紛紜以繚轉兮。——《楚辭·怨思》
繚之兮杜衡。——屈原《九歌·湘夫人》
林麓藪澤陂池連乎蜀漢,繚以周墻,四百余里。——《后漢書》
(3) 又如:繚肘(即“鐐ń”。囚禁犯人的腳鐐、手銬);繚繞(纏繞);繚糾(纏繞相連貌)
(4) 圍繞;繞道而行 [make a detour]
矜糾收繚之屬。——《荀子·議兵》。注:“繚繞,言委曲也。”
每一門內,四繚連屋。——《聊齋志異·金和尚》
(5) 又如:繚曲(迂回曲折;婉轉含蓄);繚眺(謂聲清而長)
(6) 祭祀名 [offer a sacrifice to]
八月繚祭。——《周禮·大祝》。司農注:“以手縱持肺本,循之至于末,乃絕以祭也。”
(7) 又如:繚祭(周禮九祭之一。祭以左手縱持肺根,右手取肺尖,繚繞使斷,取以為祭,故稱)
(8) 縫紉法之一。用針斜著縫綴 [stitch]。如:繚衣縫;繚貼邊
(9) 假借為“撩”。撩亂,紛亂 [disorder;wind]
繚亂邊愁聽不盡。——唐· 王昌齡《從軍行》
詞性變化
◎ 繚
繚 liáo
〈名〉
(1) 用以固定船帆的繩索 [sail rope]。如:帆繚;繚手
(2) 另見 lǎo;liǎo
繚字的辭典解釋
康熙字典解釋
繚【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2畫
《廣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說文》纏也。《類篇》繞也。《禮·玉藻》再繚四寸。《班固·東都賦》修袖繚繞而滿庭。
又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八曰繚祭。《儀禮·鄉飮酒禮》弗繚,右絕末以祭。《註》繚,猶紾也。
又人名。《前漢·藝文志》尉繚二十九篇。《註》師古曰:尉姓,繚名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淸和郡有繚縣。
又《集韻》朗鳥切《正韻》盧皎切,??音了。義同。
又《集韻》離昭切,音髎。力照切,音燎。義??同。
又《廣韻》力小切,音燎。《莊子·盜跖篇》繚意絕體而爭。《音義》繚,理也。
又《集韻》爾紹切,音擾。人名。莊子有黃繚。
又《韻補》葉力虯切。《楚辭·招隱士》偃蹇連卷兮枝相繚。《註》繚,紐也。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繚【卷十三】【糸部】
纏也。從糸??聲。盧鳥切
說文解字注
(繚)纏也。從糸。尞聲。盧鳥切。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