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紅酒禮的讀音 茶紅酒禮的意思
辭典解釋茶紅酒禮 chá hóng jiǔ lǐ 舊時訂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禮物,因其中必有茶、酒,故稱為「茶紅酒禮」。 《西游記.第一九回》:「像你強占人家女子,又沒個三媒六證,又無些茶紅酒禮,該問個真犯斬罪哩!」
- 茶
- 紅
- 酒
- 禮
“茶紅酒禮”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á hóng jiǔ lǐ]
- 漢字注音:
- ㄔㄚˊ ㄏㄨㄥˊ ㄐㄧㄡˇ ㄌㄧˇ
- 簡繁字形:
- 茶紅酒禮
- 是否常用:
- 否
“茶紅酒禮”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茶紅酒禮 chá hóng jiǔ lǐ ㄔㄚˊ ㄏㄨㄥˊ ㄐㄧㄡˇ ㄌㄧˇ 舊時訂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禮物,因其中必有茶、酒,故稱為「茶紅酒禮」。
《西游記.第一九回》:「像你強占人家女子,又沒個三媒六證,又無些茶紅酒禮,該問個真犯斬罪哩!」
網絡解釋
“茶紅酒禮”的單字解釋
【茶】:1.常綠木本植物,葉子長橢圓形,花一般為白色,種子有硬殼。嫩葉加工后就是茶葉。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經濟作物。2.用茶葉做成的飲料:喝茶。品茶。3.舊時指聘禮(古時聘禮多用茶):下茶(下聘禮)。4.茶色:茶鏡。茶晶。5.某些飲料的名稱:奶茶。果茶。6.指油茶樹:茶油。7.指山茶:茶花。8.姓。
【紅】:[hóng]1.顏色的名稱。古代指淺紅色。2.多指赤色。3.泛指各種紅色。4.呈現紅色;變紅。5.借指紅色的花。6.借指紅色的布帛之類。7.指用紅色布帛或紅紙包著的禮物。8.血的婉辭。9.喜慶的事。參見“紅白”。10.象徵革命、進步。11.指得寵、出名、走運或事業興旺等。12.紅利的省稱。13.草名。參見“紅草”。14.姓。[gōng]1.同“工”。指紡織、縫紉等手工勞動。參見“紅女”。2.同“功”。古代喪服名。大功服喪十五日,小功服喪十四日。
【酒】:1.用糧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質經過發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飲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禮】:1.“禮”的繁體字。2.人類的行為規範。《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3.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行禮”、“有禮”。《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4.儀式:“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5.表敬意的贈品:“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晉書?卷七十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6.儒家的經典。見“三禮”條。7.姓。如漢代有禮賢。8.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9.尊敬、厚待:“禮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
“茶紅酒禮”的相關詞語
* 茶紅酒禮的讀音是:chá hóng jiǔ lǐ,茶紅酒禮的意思:辭典解釋茶紅酒禮 chá hóng jiǔ lǐ 舊時訂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禮物,因其中必有茶、酒,故稱為「茶紅酒禮」。 《西游記.第一九回》:「像你強占人家女子,又沒個三媒六證,又無些茶紅酒禮,該問個真犯斬罪哩!」
辭典解釋
茶紅酒禮 chá hóng jiǔ lǐ ㄔㄚˊ ㄏㄨㄥˊ ㄐㄧㄡˇ ㄌㄧˇ舊時訂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禮物,因其中必有茶、酒,故稱為「茶紅酒禮」。
《西游記.第一九回》:「像你強占人家女子,又沒個三媒六證,又無些茶紅酒禮,該問個真犯斬罪哩!」
【茶】:1.常綠木本植物,葉子長橢圓形,花一般為白色,種子有硬殼。嫩葉加工后就是茶葉。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經濟作物。2.用茶葉做成的飲料:喝茶。品茶。3.舊時指聘禮(古時聘禮多用茶):下茶(下聘禮)。4.茶色:茶鏡。茶晶。5.某些飲料的名稱:奶茶。果茶。6.指油茶樹:茶油。7.指山茶:茶花。8.姓。
【紅】:[hóng]1.顏色的名稱。古代指淺紅色。2.多指赤色。3.泛指各種紅色。4.呈現紅色;變紅。5.借指紅色的花。6.借指紅色的布帛之類。7.指用紅色布帛或紅紙包著的禮物。8.血的婉辭。9.喜慶的事。參見“紅白”。10.象徵革命、進步。11.指得寵、出名、走運或事業興旺等。12.紅利的省稱。13.草名。參見“紅草”。14.姓。[gōng]1.同“工”。指紡織、縫紉等手工勞動。參見“紅女”。2.同“功”。古代喪服名。大功服喪十五日,小功服喪十四日。
【酒】:1.用糧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質經過發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飲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禮】:1.“禮”的繁體字。2.人類的行為規範。《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3.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行禮”、“有禮”。《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4.儀式:“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5.表敬意的贈品:“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晉書?卷七十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6.儒家的經典。見“三禮”條。7.姓。如漢代有禮賢。8.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9.尊敬、厚待:“禮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