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寇志的讀音 蕩寇志的意思
蕩寇志 (清代俞萬春所著小說)《蕩寇志》是中國清代長篇小說名,作者俞萬春(1794—1849),此書草創于道光六年(1826),寫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間凡“三易其稿”,首尾歷22年。本書中,作者仇視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起義的思想與金圣嘆一致,所以他緊接金圣嘆“腰斬”過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從七十一回寫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書為《蕩寇志》,此書的初刻本卻又署書名為《結水滸傳》。
- 蕩
- 寇
- 志
“蕩寇志”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ng kòu zhì]
- 漢字注音:
- ㄉㄤˋ ㄎㄡˋ ㄓˋ
- 簡繁字形:
- 蕩寇志
- 是否常用:
- 否
“蕩寇志”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一名《結水滸傳》。長篇小說。清代俞萬春作。七十回,附結子一回。繼《水滸傳》之后,敘述陳希真、陳麗卿等及官軍蕩平梁山,并將梁山泊好漢一一誅滅的故事。表現了作者極端仇視梁山義軍的思想傾向。
網絡解釋
蕩寇志 (清代俞萬春所著小說)
《蕩寇志》是中國清代長篇小說名,作者俞萬春(1794—1849),此書草創于道光六年(1826),寫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間凡“三易其稿”,首尾歷22年。本書中,作者仇視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起義的思想與金圣嘆一致,所以他緊接金圣嘆“腰斬”過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從七十一回寫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書為《蕩寇志》,此書的初刻本卻又署書名為《結水滸傳》。
“蕩寇志”的單字解釋
【蕩】:1.搖動;擺動:動蕩。飄蕩。蕩槳。蕩秋千。2.無事走來走去;閑逛:游蕩。閑蕩。3.洗:沖蕩。滌蕩。4.全部搞光;清除:掃蕩。傾家蕩產。5.廣闊;平坦:浩蕩。坦蕩。6.姓。7.放縱,行為不檢點:放蕩。浪蕩。淫蕩。8.淺水湖:黃天蕩。蘆花蕩。9.同“凼”。
【寇】:1.強盜或外來的侵略者(也指敵人):寇仇。海寇。外寇(入侵的敵寇)。2.敵人來侵略:入寇。寇邊。3.姓。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氣;意志:人窮志不短。3.姓。4.稱輕重;量長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記: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記錄:雜志。縣志。《三國志》。7.記號:標志。
“蕩寇志”的相關詞語
“蕩寇志”造句
俞萬春的蕩寇志,里面的許多戰略戰術戰斗的邏輯關系根本不必細究,也究不出什么道理來。
想必諸位好水滸的看官,定讀過一本名喚《蕩寇志》由俞仲華所寫的清末白話小說。
本篇借三打兗州之間的兩場戰爭,說一下蕩寇志中的另類戰爭。
真大義重傷后落下了殘疾,只得歸隱,在蕩寇志中,這就等于陣亡了。
不過個人始終認為,如果按人物性格邏輯分析,第二個理由是唯一解釋的通的理由,雖然蕩寇志并不是一本有邏輯的小說。
勝敗雖無憑,但結局卻可以準確預料,偶然中存在著必然,所以蕩寇志中,勝敗無憑亦有憑,全憑俞萬春的個人意愿了。
* 蕩寇志的讀音是:dàng kòu zhì,蕩寇志的意思:蕩寇志 (清代俞萬春所著小說)《蕩寇志》是中國清代長篇小說名,作者俞萬春(1794—1849),此書草創于道光六年(1826),寫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間凡“三易其稿”,首尾歷22年。本書中,作者仇視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起義的思想與金圣嘆一致,所以他緊接金圣嘆“腰斬”過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從七十一回寫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書為《蕩寇志》,此書的初刻本卻又署書名為《結水滸傳》。
基本解釋
一名《結水滸傳》。長篇小說。清代俞萬春作。七十回,附結子一回。繼《水滸傳》之后,敘述陳希真、陳麗卿等及官軍蕩平梁山,并將梁山泊好漢一一誅滅的故事。表現了作者極端仇視梁山義軍的思想傾向。蕩寇志 (清代俞萬春所著小說)
《蕩寇志》是中國清代長篇小說名,作者俞萬春(1794—1849),此書草創于道光六年(1826),寫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間凡“三易其稿”,首尾歷22年。本書中,作者仇視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起義的思想與金圣嘆一致,所以他緊接金圣嘆“腰斬”過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從七十一回寫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書為《蕩寇志》,此書的初刻本卻又署書名為《結水滸傳》。【蕩】:1.搖動;擺動:動蕩。飄蕩。蕩槳。蕩秋千。2.無事走來走去;閑逛:游蕩。閑蕩。3.洗:沖蕩。滌蕩。4.全部搞光;清除:掃蕩。傾家蕩產。5.廣闊;平坦:浩蕩。坦蕩。6.姓。7.放縱,行為不檢點:放蕩。浪蕩。淫蕩。8.淺水湖:黃天蕩。蘆花蕩。9.同“凼”。
【寇】:1.強盜或外來的侵略者(也指敵人):寇仇。海寇。外寇(入侵的敵寇)。2.敵人來侵略:入寇。寇邊。3.姓。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氣;意志:人窮志不短。3.姓。4.稱輕重;量長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記: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記錄:雜志。縣志。《三國志》。7.記號:標志。
俞萬春的蕩寇志,里面的許多戰略戰術戰斗的邏輯關系根本不必細究,也究不出什么道理來。
想必諸位好水滸的看官,定讀過一本名喚《蕩寇志》由俞仲華所寫的清末白話小說。
本篇借三打兗州之間的兩場戰爭,說一下蕩寇志中的另類戰爭。
真大義重傷后落下了殘疾,只得歸隱,在蕩寇志中,這就等于陣亡了。
不過個人始終認為,如果按人物性格邏輯分析,第二個理由是唯一解釋的通的理由,雖然蕩寇志并不是一本有邏輯的小說。
勝敗雖無憑,但結局卻可以準確預料,偶然中存在著必然,所以蕩寇志中,勝敗無憑亦有憑,全憑俞萬春的個人意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