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三笑的讀音 虎溪三笑的意思
虎溪三笑 佛門傳說,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潛(陶淵明)、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后人于此建三笑亭。唐英(1682-1756年)題廬山東林寺三笑亭聯云: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 虎
- 溪
- 三
- 笑
“虎溪三笑”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ǔ xī sān xiào]
- 漢字注音:
- ㄏㄨˇ ㄒㄧ ㄙㄢ ㄒㄧㄠ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虎溪三笑”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佛門傳說。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潛﹑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后人于此建三笑亭。世傳有"虎溪三笑圖"﹐蓋本此。宋樓鑰《跋東坡》謂遠公卒于晉義熙十二年丙辰﹐時年八十三。陸修靜生于義熙三年丁未﹐卒于劉宋元徽五年丙辰﹐去遠公之亡正一甲子。修靜卒年七十二﹐遠公之亡﹐修靜才十歲。修靜于劉宋元嘉末始來廬山﹐距遠公之亡已三十余年﹐淵明之亡亦二十余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傳﹐不可信。
網絡解釋
虎溪三笑
佛門傳說,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潛(陶淵明)、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后人于此建三笑亭。唐英(1682-1756年)題廬山東林寺三笑亭聯云: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虎溪三笑”的單字解釋
【虎】:1.哺乳動物,頭大而圓,毛黃色,有黑色橫紋。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性兇猛,力氣大,善游泳,不善爬樹,夜里出來捕食鳥獸。通稱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將。虎虎有生氣。3.露出兇相:虎起臉。4.姓。5.同“唬”。
【溪】:1.山間的小河溝。也指一般的小河:溪澗。溪水。2.“谿”,另見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笑】:1.露出愉快的表情,發出歡喜的聲音:笑容。微笑。眉開眼笑。哈哈大笑。2.譏笑:恥笑。見笑。笑他不懂事。3.姓。
“虎溪三笑”的相關詞語
* 虎溪三笑的讀音是:hǔ xī sān xiào,虎溪三笑的意思:虎溪三笑 佛門傳說,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潛(陶淵明)、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后人于此建三笑亭。唐英(1682-1756年)題廬山東林寺三笑亭聯云: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基本解釋
1.佛門傳說。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潛﹑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后人于此建三笑亭。世傳有"虎溪三笑圖"﹐蓋本此。宋樓鑰《跋東坡》謂遠公卒于晉義熙十二年丙辰﹐時年八十三。陸修靜生于義熙三年丁未﹐卒于劉宋元徽五年丙辰﹐去遠公之亡正一甲子。修靜卒年七十二﹐遠公之亡﹐修靜才十歲。修靜于劉宋元嘉末始來廬山﹐距遠公之亡已三十余年﹐淵明之亡亦二十余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傳﹐不可信。虎溪三笑
佛門傳說,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潛(陶淵明)、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后人于此建三笑亭。唐英(1682-1756年)題廬山東林寺三笑亭聯云: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虎】:1.哺乳動物,頭大而圓,毛黃色,有黑色橫紋。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性兇猛,力氣大,善游泳,不善爬樹,夜里出來捕食鳥獸。通稱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將。虎虎有生氣。3.露出兇相:虎起臉。4.姓。5.同“唬”。
【溪】:1.山間的小河溝。也指一般的小河:溪澗。溪水。2.“谿”,另見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笑】:1.露出愉快的表情,發出歡喜的聲音:笑容。微笑。眉開眼笑。哈哈大笑。2.譏笑:恥笑。見笑。笑他不懂事。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