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的讀音 虞允文的意思
虞允文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壽縣(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人。南宋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登進士第。累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他出使金國時,見其大舉運糧造船,便在回朝后請朝廷加強防御。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以參謀軍事犒師采石,指揮三軍大破金帝完顏亮。次年,任川陜宣諭使,與吳璘共謀進取,收復陜西數處州郡。乾道元年(1165年),拜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乾道三年(1167年),出任四川宣撫使、知樞密院事。乾道五年(1169年)為相,任用胡銓、王十朋等。乾道八年(1172年),授左丞相兼樞密使、特進,旋即再鎮四川,封雍國公。 淳熙元年(1174年),虞允文去世,年六十五。淳熙四年(1177年),累贈太師,謚號“忠肅”。
- 虞
- 允
- 文
“虞允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ú yǔn wén]
- 漢字注音:
- ㄩˊ ㄩㄣˇ ㄨㄣ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虞允文”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虞允文 yú yǔn wén ㄩˊ ㄩㄣˇ ㄨㄣˊ 人名。(西元1110~1174)?字彬父,宋仁壽人。累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金人入寇,虞允文督師江淮,有采石之捷,孝宗時拜相,封雍國公。卒謚忠肅。嘗注《唐書》、《五代史》,著有《春秋講義》及《奏議》、《詩文集》等。
網絡解釋
虞允文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壽縣(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人。南宋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登進士第。累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他出使金國時,見其大舉運糧造船,便在回朝后請朝廷加強防御。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以參謀軍事犒師采石,指揮三軍大破金帝完顏亮。次年,任川陜宣諭使,與吳璘共謀進取,收復陜西數處州郡。乾道元年(1165年),拜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乾道三年(1167年),出任四川宣撫使、知樞密院事。乾道五年(1169年)為相,任用胡銓、王十朋等。乾道八年(1172年),授左丞相兼樞密使、特進,旋即再鎮四川,封雍國公。
淳熙元年(1174年),虞允文去世,年六十五。淳熙四年(1177年),累贈太師,謚號“忠肅”。
“虞允文”的單字解釋
【虞】:1.猜測;預料:不虞。2.憂慮:興修水利,水旱無虞。無凍餒之虞。3.欺騙:爾虞我詐。4.傳說中的朝代名,舜所建。5.周朝國名,在今山西平陸東北。6.姓。
【允】:1.允許:應允。不允。允諾。2.姓。3.公平;適當:允當。公允。平允。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虞允文”的相關詞語
* 虞允文的讀音是:yú yǔn wén,虞允文的意思:虞允文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壽縣(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人。南宋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登進士第。累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他出使金國時,見其大舉運糧造船,便在回朝后請朝廷加強防御。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以參謀軍事犒師采石,指揮三軍大破金帝完顏亮。次年,任川陜宣諭使,與吳璘共謀進取,收復陜西數處州郡。乾道元年(1165年),拜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乾道三年(1167年),出任四川宣撫使、知樞密院事。乾道五年(1169年)為相,任用胡銓、王十朋等。乾道八年(1172年),授左丞相兼樞密使、特進,旋即再鎮四川,封雍國公。 淳熙元年(1174年),虞允文去世,年六十五。淳熙四年(1177年),累贈太師,謚號“忠肅”。
辭典解釋
虞允文 yú yǔn wén ㄩˊ ㄩㄣˇ ㄨㄣˊ人名。(西元1110~1174)?字彬父,宋仁壽人。累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金人入寇,虞允文督師江淮,有采石之捷,孝宗時拜相,封雍國公。卒謚忠肅。嘗注《唐書》、《五代史》,著有《春秋講義》及《奏議》、《詩文集》等。
虞允文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壽縣(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人。南宋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登進士第。累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他出使金國時,見其大舉運糧造船,便在回朝后請朝廷加強防御。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以參謀軍事犒師采石,指揮三軍大破金帝完顏亮。次年,任川陜宣諭使,與吳璘共謀進取,收復陜西數處州郡。乾道元年(1165年),拜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乾道三年(1167年),出任四川宣撫使、知樞密院事。乾道五年(1169年)為相,任用胡銓、王十朋等。乾道八年(1172年),授左丞相兼樞密使、特進,旋即再鎮四川,封雍國公。
淳熙元年(1174年),虞允文去世,年六十五。淳熙四年(1177年),累贈太師,謚號“忠肅”。
【虞】:1.猜測;預料:不虞。2.憂慮:興修水利,水旱無虞。無凍餒之虞。3.欺騙:爾虞我詐。4.傳說中的朝代名,舜所建。5.周朝國名,在今山西平陸東北。6.姓。
【允】:1.允許:應允。不允。允諾。2.姓。3.公平;適當:允當。公允。平允。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