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土的讀音 蜀土的意思
蜀土 shǔ tǔ 舊稱今之四川地方。《晉書·裴秀傳》:“ 蜀 土既定,六軍所經,地域遠近,山川險易,征路迂直,校驗圖記,罔有或差。”《宋書·劉粹傳》:“遠方商人多至 蜀 土資貨,或有直數百萬者。” 唐 韓愈 《元和圣德詩》:“疆外之險,莫過 蜀 土。”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七:“ 西蜀 初定, 成都 帥例不許將家行。 蜀 土輕剽易為亂,中朝士大夫尤以險遠不測為憚。”
- 蜀
- 土
“蜀土”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ǔ tǔ]
- 漢字注音:
- ㄕㄨˇ ㄊㄨ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蜀土”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舊稱今之四川地方。
網絡解釋
蜀土
shǔ tǔ
舊稱今之四川地方。《晉書·裴秀傳》:“ 蜀 土既定,六軍所經,地域遠近,山川險易,征路迂直,校驗圖記,罔有或差。”《宋書·劉粹傳》:“遠方商人多至 蜀 土資貨,或有直數百萬者。” 唐 韓愈 《元和圣德詩》:“疆外之險,莫過 蜀 土。”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七:“ 西蜀 初定, 成都 帥例不許將家行。 蜀 土輕剽易為亂,中朝士大夫尤以險遠不測為憚。”
“蜀土”的單字解釋
【蜀】:1.朝代名。1.三國之一。參同“漢”2.十國之一(903—925)。王建建立。建都成都,國號蜀,史稱前蜀。為后唐所滅。3.十國之一(933—965)。孟知祥在成都建立。國號蜀,史稱后蜀。為北宋所滅。2.四川的別稱。
【土】:1.土壤;泥土:黃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國土。領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產。土話。這個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間的;民間沿用的;非現代化的(區別于“洋”):土法。土專家。土洋并舉。5.不合潮流;不開通:土里土氣。土頭土腦。6.未熬制的鴉片:煙土。7.姓。
“蜀土”的相關詞語
* 蜀土的讀音是:shǔ tǔ,蜀土的意思:蜀土 shǔ tǔ 舊稱今之四川地方。《晉書·裴秀傳》:“ 蜀 土既定,六軍所經,地域遠近,山川險易,征路迂直,校驗圖記,罔有或差。”《宋書·劉粹傳》:“遠方商人多至 蜀 土資貨,或有直數百萬者。” 唐 韓愈 《元和圣德詩》:“疆外之險,莫過 蜀 土。”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七:“ 西蜀 初定, 成都 帥例不許將家行。 蜀 土輕剽易為亂,中朝士大夫尤以險遠不測為憚。”
基本解釋
舊稱今之四川地方。蜀土
shǔ tǔ舊稱今之四川地方。《晉書·裴秀傳》:“ 蜀 土既定,六軍所經,地域遠近,山川險易,征路迂直,校驗圖記,罔有或差。”《宋書·劉粹傳》:“遠方商人多至 蜀 土資貨,或有直數百萬者。” 唐 韓愈 《元和圣德詩》:“疆外之險,莫過 蜀 土。”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七:“ 西蜀 初定, 成都 帥例不許將家行。 蜀 土輕剽易為亂,中朝士大夫尤以險遠不測為憚。”
【蜀】:1.朝代名。1.三國之一。參同“漢”2.十國之一(903—925)。王建建立。建都成都,國號蜀,史稱前蜀。為后唐所滅。3.十國之一(933—965)。孟知祥在成都建立。國號蜀,史稱后蜀。為北宋所滅。2.四川的別稱。
【土】:1.土壤;泥土:黃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國土。領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產。土話。這個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間的;民間沿用的;非現代化的(區別于“洋”):土法。土專家。土洋并舉。5.不合潮流;不開通:土里土氣。土頭土腦。6.未熬制的鴉片:煙土。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