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笏登場的讀音 袍笏登場的意思
【解釋】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手中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員打扮,上場演戲。現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諷刺之意)。【出處】清·趙翼《數月內頻送南雷述庵淑齋諸人赴京補官戲作之二》:“袍笏登場也等閑。”【示例】關于組織臨時政府的問題,段已通電北方各省征求意見,只等回電一到,就要~。(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二十七章)【近義詞】走馬上任、逢場作戲【反義詞】告老還鄉【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貶義
- 袍
- 笏
- 登
- 場
“袍笏登場”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áo hù dēng chǎng]
- 漢字注音:
- ㄆㄠˊ ㄏㄨˋ ㄉㄥ ㄔㄤˇ
- 簡繁字形:
- 袍笏登場
- 是否常用:
- 否
“袍笏登場”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袍笏登場 páohù-dēngchǎng
[taking position of power,as in a dress rehearsal;dress up and go on stage—said of a puppet upon his take-over] 袍,古代官服;笏,古代大臣上朝所執手板。袍笏登場,就是扮演大臣的演員登臺演戲,現在常用來比喻壞人上臺,有貶義;或比喻新官上任,有諷刺意
袍笏登場也等閑。——清· 趙翼《甌北詩鈔》
辭典解釋
袍笏登場 páo hù dēng cháng ㄆㄠˊ ㄏㄨˋ ㄉㄥ ㄔㄤˊ 演員裝扮成為穿袍執笏的官員登臺演戲。
近義詞
粉墨登場比喻官員新任,猶如登場作戲,含有諷刺意味。
如:「經過這次批斗,又有一些人將要袍笏登場了。」
網絡解釋
【解釋】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手中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員打扮,上場演戲。現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諷刺之意)。
【出處】清·趙翼《數月內頻送南雷述庵淑齋諸人赴京補官戲作之二》:“袍笏登場也等閑。”
【示例】關于組織臨時政府的問題,段已通電北方各省征求意見,只等回電一到,就要~。(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二十七章)
【近義詞】走馬上任、逢場作戲
【反義詞】告老還鄉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貶義
“袍笏登場”的單字解釋
【袍】:袍子:皮袍。棉袍兒。長袍。旗袍兒。
【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記事。
【登】:1.(人)由低處到高處(多指步行):登山。登陸。登車。一步登天。2.刊登或記載:登報。登記。他的名字登上了光榮榜。3.(谷物)成熟:五谷豐登。4.姓。5.同“蹬”(dēng)。
【場】:[chǎng]1.處所;多人聚集或事情發生的地方。2.指市肆。3.五代、宋時煎鹽、冶鐵、造酒之所與官府所置專賣市肆,皆名場。4.指科舉時代的考試之所。5.指科舉考試。6.指表演技藝的空地。7.特指舞臺的前臺。8.戲劇中的段落。每場表演全劇故事的一個片段。9.量詞。多用於一樁完整的事情如表演、競技、考試等。10.電視接收機中,電子束對一幅畫面的奇數行或偶數行完成一次隔行掃描,叫做一場。奇數場和偶數場合為一幀完整畫面。11.物質存在的一種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動量和質量,能傳遞實物間的相互作用,如電場、磁場、引力場等。[cháng]1.翻曬作物和脫粒的平坦空地。2.菜圃。3.特指場人。4.祭壇旁的平地。5.道路。6.方言。集;市集。v。7.量詞。用於事情的經過或行為的次數。
“袍笏登場”的相關詞語
* 袍笏登場的讀音是:páo hù dēng chǎng,袍笏登場的意思:【解釋】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手中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員打扮,上場演戲。現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諷刺之意)。【出處】清·趙翼《數月內頻送南雷述庵淑齋諸人赴京補官戲作之二》:“袍笏登場也等閑。”【示例】關于組織臨時政府的問題,段已通電北方各省征求意見,只等回電一到,就要~。(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二十七章)【近義詞】走馬上任、逢場作戲【反義詞】告老還鄉【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貶義
基本解釋
袍笏登場 páohù-dēngchǎng
[taking position of power,as in a dress rehearsal;dress up and go on stage—said of a puppet upon his take-over] 袍,古代官服;笏,古代大臣上朝所執手板。袍笏登場,就是扮演大臣的演員登臺演戲,現在常用來比喻壞人上臺,有貶義;或比喻新官上任,有諷刺意
袍笏登場也等閑。——清· 趙翼《甌北詩鈔》
辭典解釋
袍笏登場 páo hù dēng cháng ㄆㄠˊ ㄏㄨˋ ㄉㄥ ㄔㄤˊ演員裝扮成為穿袍執笏的官員登臺演戲。
近義詞
粉墨登場比喻官員新任,猶如登場作戲,含有諷刺意味。
如:「經過這次批斗,又有一些人將要袍笏登場了。」
【解釋】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手中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員打扮,上場演戲。現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諷刺之意)。
【出處】清·趙翼《數月內頻送南雷述庵淑齋諸人赴京補官戲作之二》:“袍笏登場也等閑。”
【示例】關于組織臨時政府的問題,段已通電北方各省征求意見,只等回電一到,就要~。(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二十七章)
【近義詞】走馬上任、逢場作戲
【反義詞】告老還鄉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貶義
【袍】:袍子:皮袍。棉袍兒。長袍。旗袍兒。
【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記事。
【登】:1.(人)由低處到高處(多指步行):登山。登陸。登車。一步登天。2.刊登或記載:登報。登記。他的名字登上了光榮榜。3.(谷物)成熟:五谷豐登。4.姓。5.同“蹬”(dēng)。
【場】:[chǎng]1.處所;多人聚集或事情發生的地方。2.指市肆。3.五代、宋時煎鹽、冶鐵、造酒之所與官府所置專賣市肆,皆名場。4.指科舉時代的考試之所。5.指科舉考試。6.指表演技藝的空地。7.特指舞臺的前臺。8.戲劇中的段落。每場表演全劇故事的一個片段。9.量詞。多用於一樁完整的事情如表演、競技、考試等。10.電視接收機中,電子束對一幅畫面的奇數行或偶數行完成一次隔行掃描,叫做一場。奇數場和偶數場合為一幀完整畫面。11.物質存在的一種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動量和質量,能傳遞實物間的相互作用,如電場、磁場、引力場等。[cháng]1.翻曬作物和脫粒的平坦空地。2.菜圃。3.特指場人。4.祭壇旁的平地。5.道路。6.方言。集;市集。v。7.量詞。用於事情的經過或行為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