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字組詞 笏的詞語
笏字的常見組詞有:袍笏登場、袍笏、笢笏、萬笏、遺笏、襴笏、瞻笏、紳笏、纓笏、擊賊笏、袍笏登場、斂笏、斂笏、簪笏、笏帶、還笏、執笏、魚須笏、百笏、東笏社、魚笏、笏頭帶、把笏、朝笏、笏板、笏頭履、植笏、笏床、笏頭履、魚須笏,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笏字的意思
hù 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記事。
含有笏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袍笏登場 | 袍笏登場 páohù-dēngchǎng 袍,古代官服;笏,古代大臣上朝所執手板。袍笏登場,就是扮演大臣的演員登臺演戲,現在常用來比喻壞人上臺,有貶義;或比喻新官上任,有諷刺意 袍笏登場也等閑。——清· 趙翼《甌北詩鈔》辭典解釋袍笏登場 páo hù dēng cháng ㄆㄠˊ ㄏㄨˋ ㄉㄥ ㄔㄤˊ 演員裝扮成為穿袍執笏的官員登臺演戲。 近義詞粉墨登場比喻官員新任,猶如登場作戲,含有諷刺意味。 如:「經過這次批斗,又有一些人將要袍笏登場了。」 |
袍笏 | 袍笏 páohù 古代官員上朝時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 辭典解釋袍笏 páo hù ㄆㄠˊ ㄏㄨˋ 古時官吏的朝服和手笏。 《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凡五百余人,皆賜袍笏,錫宴開寶寺,帝自為詩二章賜之。」 明.李昌祺《剪燈余話.卷五.賈云華還魂記》:「需次待缺,首具袍笏,詣賈氏拜夫人。」 |
笢笏 | 笢笏 mǐnhù 笛孔辭典解釋笢笏 mǐn hù ㄇㄧㄣˇ ㄏㄨˋ 以手按笛孔。 《文選.馬融.長笛賦》:「笢笏抑隱,行入諸變。」 |
萬笏 | 笏,封建時代大臣朝見天子時所執的狹長的手板。"萬笏"比喻叢立的群山。 |
遺笏 | 先人遺下的朝會手板。指后代蔭襲的官職俸祿。 |
襴笏 | 穿襕袍,執手板。古代官吏朝會時的服飾。 |
瞻笏 | 南宋朝參儀式的一種。 |
紳笏 | 1.大帶與笏板。古仕宦者所服用。 2.指做官。 |
纓笏 | 1.冠帶和手板。亦借指官吏。 |
擊賊笏 | 唐德宗時﹐朱泚謀反﹐召段秀實議事﹐秀實以笏擊泚﹐大罵﹐被殺。見《新唐書.段秀實傳》。后以"擊賊笏"為稱頌忠貞或正氣凜然的典實。 |
袍笏登場 | 袍笏登場 páohù-dēngchǎng 袍,古代官服;笏,古代大臣上朝所執手板。袍笏登場,就是扮演大臣的演員登臺演戲,現在常用來比喻壞人上臺,有貶義;或比喻新官上任,有諷刺意 袍笏登場也等閑。——清· 趙翼《甌北詩鈔》辭典解釋袍笏登場 páo hù dēng cháng ㄆㄠˊ ㄏㄨˋ ㄉㄥ ㄔㄤˊ 演員裝扮成為穿袍執笏的官員登臺演戲。 近義詞粉墨登場比喻官員新任,猶如登場作戲,含有諷刺意味。 如:「經過這次批斗,又有一些人將要袍笏登場了。」 |
斂笏 | 猶斂版。 |
斂笏 | 猶斂版。 |
簪笏 | 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員或官職。 辭典解釋簪笏 zān hù ㄗㄢ ㄏㄨˋ 冠簪與手版,為古代仕宦者所用,故比喻為官貴顯。 唐.王勃〈滕王閣序〉:「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 唐.白居易〈初除戶曹喜而言志〉詩:「弟兄俱簪笏,新升嫜衣巾。」 |
笏帶 | 即笏頭帶。宋太宗以之賜大臣。 |
還笏 | 1.唐高宗將立武則天為后,褚遂良諫,帝不聽。遂良致笏殿階,叩頭流血曰:"還陛下此笏!"事見《舊唐書.褚遂良傳》。后用以稱堅持原則而不惜棄官。 2.致仕,辭官。 |
執笏 | 1.拿著笏板。古時臣下朝見君王或臣僚相見時,手持玉石﹑象牙或竹﹑木的手板為禮。 2.稱臣。 |
魚須笏 | 古代大夫所用之笏。因飾以鯊魚的須(一說鯊魚皮),故名。 |
百笏 | 百條(黃金)。古代官員上朝時皆手持長方形笏板﹐后因金條亦為長方形﹐故借"笏"字代"條"字﹐以表其量﹐兼狀其形。 |
東笏社 | 軍閥陳炯明在廣東當權時期,陳姓家族所組成的大地主﹑官僚反動團體。 |
分類查看組詞
笏字組詞(2個字)
袍笏
笢笏
萬笏
遺笏
襴笏
瞻笏
紳笏
纓笏
斂笏
斂笏
簪笏
笏帶
還笏
執笏
百笏
魚笏
把笏
朝笏
笏板
植笏
笏床
帶笏
笏牀
笏頭
笏囊
笏帶
笏架
板笏
魚笏
段笏
爽笏
出笏
笏頭
拄笏
竹笏
執笏
整笏
玉笏
纓笏
遺笏
一笏
牙笏
靴笏
玄笏
象笏
投笏
紳笏
木笏
萬笏
冕笏
襕笏
搢笏
滑笏
還笏
典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