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怪不怪的讀音 見怪不怪的意思
【解釋】看到怪異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指遇到不常見的事物或意外情況,要沉著鎮靜。【出處】宋·洪邁《夷堅三志己》卷二:“畜生之言何足為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示例】“~,其怪自敗。”不用砍他,隨他去就是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近義詞】以怪為常、見怪未怪、司空見慣【反義詞】大驚小怪【語法】主謂式;作賓語、狀語;形容遇事沉著
- 見
- 怪
- 不
- 怪
“見怪不怪”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iàn guài bù guài]
- 漢字注音:
- ㄐㄧㄢˋ ㄍㄨㄞˋ ㄅㄨˋ ㄍㄨㄞˋ
- 簡繁字形:
- 見怪不怪
- 是否常用:
- 是
“見怪不怪”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見怪不怪 jiànguài-bùguài
[face the fearful with no fears;become inured to the mysterious] 遇到怪異的現象或事物沉著鎮靜,不受驚擾
辭典解釋
見怪不怪 jiàn guài bù guài ㄐㄧㄢˋ ㄍㄨㄞˋ ㄅㄨˋ ㄍㄨㄞˋ 遇到奇怪的事物而不覺得奇怪。比喻處事鎮定。
宋.洪邁《夷堅三志己.卷二.姜七家豬》:「畜生之言,何足為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英語 to keep one's calm in the face of the unexpected, not to wonder at strange sights
法語 (expr. idiom.)? garder son calme face à l'inattendu, ne s'étonner de rien
網絡解釋
【解釋】看到怪異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指遇到不常見的事物或意外情況,要沉著鎮靜。
【出處】宋·洪邁《夷堅三志己》卷二:“畜生之言何足為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示例】“~,其怪自敗。”不用砍他,隨他去就是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
【近義詞】以怪為常、見怪未怪、司空見慣
【反義詞】大驚小怪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狀語;形容遇事沉著
“見怪不怪”的單字解釋
【見】:[jiàn]1.看見;看到。2.謁見;拜見。3.見面;會見。4.指接見。5.遇到;接觸。6.見解;見識。7.引申為主意,辦法。8.知道;覺得。9.引申為辨別。10.聽說;聽見;聽到。11.比試;較量。12.預料;想見。13.希望;打算。14.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受到。15.用在動詞前面,稱代自己。16.助詞。表示動作持續。17.用在動詞後面。表示結果。18.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謙抑、客套。19.用在表示長寬、體積等數量詞後面。表示約數。20.方言。猶每。[xiàn]1.“現”的古字。顯現;顯露。2.“現”的古字。顯示;表示。3.“現”的古字。現在。4.“現”的古字。現成。5.介紹;薦舉。6.進獻。
【怪】:1.奇怪:怪事。古怪。2.埋怨;責備:這事不能怪他。3.副詞。非常;很:怪好聽的。4.神話傳說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怪】:1.奇怪:怪事。古怪。2.埋怨;責備:這事不能怪他。3.副詞。非常;很:怪好聽的。4.神話傳說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
“見怪不怪”的相關詞語
* 見怪不怪的讀音是:jiàn guài bù guài,見怪不怪的意思:【解釋】看到怪異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指遇到不常見的事物或意外情況,要沉著鎮靜。【出處】宋·洪邁《夷堅三志己》卷二:“畜生之言何足為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示例】“~,其怪自敗。”不用砍他,隨他去就是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近義詞】以怪為常、見怪未怪、司空見慣【反義詞】大驚小怪【語法】主謂式;作賓語、狀語;形容遇事沉著
基本解釋
見怪不怪 jiànguài-bùguài
[face the fearful with no fears;become inured to the mysterious] 遇到怪異的現象或事物沉著鎮靜,不受驚擾
辭典解釋
見怪不怪 jiàn guài bù guài ㄐㄧㄢˋ ㄍㄨㄞˋ ㄅㄨˋ ㄍㄨㄞˋ遇到奇怪的事物而不覺得奇怪。比喻處事鎮定。
宋.洪邁《夷堅三志己.卷二.姜七家豬》:「畜生之言,何足為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英語 to keep one's calm in the face of the unexpected, not to wonder at strange sights
法語 (expr. idiom.)? garder son calme face à l'inattendu, ne s'étonner de rien
【解釋】看到怪異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指遇到不常見的事物或意外情況,要沉著鎮靜。
【出處】宋·洪邁《夷堅三志己》卷二:“畜生之言何足為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示例】“~,其怪自敗。”不用砍他,隨他去就是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
【近義詞】以怪為常、見怪未怪、司空見慣
【反義詞】大驚小怪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狀語;形容遇事沉著

【見】:[jiàn]1.看見;看到。2.謁見;拜見。3.見面;會見。4.指接見。5.遇到;接觸。6.見解;見識。7.引申為主意,辦法。8.知道;覺得。9.引申為辨別。10.聽說;聽見;聽到。11.比試;較量。12.預料;想見。13.希望;打算。14.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受到。15.用在動詞前面,稱代自己。16.助詞。表示動作持續。17.用在動詞後面。表示結果。18.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謙抑、客套。19.用在表示長寬、體積等數量詞後面。表示約數。20.方言。猶每。[xiàn]1.“現”的古字。顯現;顯露。2.“現”的古字。顯示;表示。3.“現”的古字。現在。4.“現”的古字。現成。5.介紹;薦舉。6.進獻。
【怪】:1.奇怪:怪事。古怪。2.埋怨;責備:這事不能怪他。3.副詞。非常;很:怪好聽的。4.神話傳說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怪】:1.奇怪:怪事。古怪。2.埋怨;責備:這事不能怪他。3.副詞。非常;很:怪好聽的。4.神話傳說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