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適應的讀音 視覺適應的意思
辭典解釋視覺適應 shì jué shì yìng 眼睛自動調整焦距以適應物體的遠近移動。
- 視
- 覺
- 適
- 應
“視覺適應”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ì jué shì yìng]
- 漢字注音:
- ㄕˋ ㄐㄩㄝˊ ㄕˋ ㄧㄥˋ
- 簡繁字形:
- 視覺適應
- 是否常用:
- 否
“視覺適應”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視覺適應 shì jué shì yìng ㄕˋ ㄐㄩㄝˊ ㄕˋ ㄧㄥˋ 眼睛自動調整焦距以適應物體的遠近移動。
網絡解釋
“視覺適應”的單字解釋
【視】:1.“視”的繁體字。2.看、見:“凝視”、“注視”。唐?杜甫《彭衙行》:“從此出妻拏,相視涕闌干。”3.察看、觀察:“視察”、“巡視”。《論語?為政》:“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管子?四時》:“令有時,無時則必視,順天之所以來。”4.看待、對待:“忽視”、“仇視”、“一視同仁”、“視如己出”。《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5.辦理、治理:“就職視事”。《史記?卷五?秦本紀》:“韓王衰絰入弔祠,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弔祠,視喪事。”6.顯示、表示。同“示”。《詩經?小雅?鹿鳴》:“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已渡,皆湛舡,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視士必死,無還心。”7.比較、比擬。《孟子?萬章下》:“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孫文《黃花岡烈士事略序》:“環顧國內,賊氛方熾,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8.效法。《書經?太甲中》:“王懋乃德,視乃厥祖,無時豫怠。”《孔安國傳》:“言當勉修其德,法視其祖而行之,無為是逸豫怠惰。”9.眼力。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
【覺】:[jué]1.領悟;明白。2.啟發,使人覺悟。3.感知,意識到。4.察知;發覺。5.表明。6.賢智者之稱。7.同“梏”。正直;高大。8.星名。[jiào]1.睡醒;清醒。2.指睡眠。3.同“較”。比較;相差。4.同“較”。治療;痊愈。多見於元人曲語。
【適】:[shì]1.去,往。2.歸向;歸從。3.女子出嫁。4.順從。5.適合,符合。6.節制;調節。7.恰當,得當。8.齊等。9.悅樂,滿足。10.和順,順適。11.安逸,閑適。12.舒適,和暢。13.善,美好。14.辟領。古喪服之領。15.遇。16.是,則,即是。17.正好,恰巧。18.偶然。19.剛才,方才。20.連詞。如果,假若。表示假設關係。21.同“擿”。投擲。22.同“啻”。副詞。但,僅僅。23.用同“釋”。[dí]1.專主,作主。2.同“嫡”。正妻稱“嫡妻”,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3.指正統,正宗。4.親厚。5.同“諦”。注意,仔細。6.同“的”。指的,對象。7.同“的”。清楚,分明。[zhé]1.責備,譴責。2.責罰,懲罰。3.貶謫。4.毛病;過失。5.舊指天象變異。
【應】:[yīng]1.當、該。《詩經?周頌?賚》:“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南史?卷三十六?江夷傳》:“人所應有盡有,所應無盡無者,其江智深乎?”2.或是、想來是,表示推測的意思。南朝陳?徐陵《走筆戲書應令詩》:“秋來應瘦盡,偏自著腰身。”唐?杜甫《贈花卿詩》:“此曲祇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yìng]1.回答。《後漢書?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傳.齊武王縯傳》:“伯升笑而不應。”《水滸傳.第六回》:“由灑家叫喚,沒一個應。”2.允許、承諾。《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紅樓夢?第九十六回》:“說是要救寶玉的命,諸事將就,自然應的。”3.附和:“裡應外合”、“同聲相應”。《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4.對付:“應世”、“隨機應變”。《莊子?齊物論》:“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5.證實:“應驗”。《水滸傳?第三十九回》:“這四句謠言已都應了。”《紅樓夢?第四十九回》:“怪道昨兒晚上燈花爆了又爆,結了又結,原來應到今日。”6.適合:“得心應手”。《易經?恆卦?彖曰》:“巽而動,剛柔皆應。”《老殘遊記?第七回》:“其實,只要四五個應手的人,已經足用了。”7.接受。《管子.小匡》:“應公之賜,殺之黃泉,死且不朽。”8.姓。如明代有應元徵。
“視覺適應”的相關詞語
* 視覺適應的讀音是:shì jué shì yìng,視覺適應的意思:辭典解釋視覺適應 shì jué shì yìng 眼睛自動調整焦距以適應物體的遠近移動。
辭典解釋
視覺適應 shì jué shì yìng ㄕˋ ㄐㄩㄝˊ ㄕˋ ㄧㄥˋ眼睛自動調整焦距以適應物體的遠近移動。
【視】:1.“視”的繁體字。2.看、見:“凝視”、“注視”。唐?杜甫《彭衙行》:“從此出妻拏,相視涕闌干。”3.察看、觀察:“視察”、“巡視”。《論語?為政》:“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管子?四時》:“令有時,無時則必視,順天之所以來。”4.看待、對待:“忽視”、“仇視”、“一視同仁”、“視如己出”。《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5.辦理、治理:“就職視事”。《史記?卷五?秦本紀》:“韓王衰絰入弔祠,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弔祠,視喪事。”6.顯示、表示。同“示”。《詩經?小雅?鹿鳴》:“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已渡,皆湛舡,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視士必死,無還心。”7.比較、比擬。《孟子?萬章下》:“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孫文《黃花岡烈士事略序》:“環顧國內,賊氛方熾,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8.效法。《書經?太甲中》:“王懋乃德,視乃厥祖,無時豫怠。”《孔安國傳》:“言當勉修其德,法視其祖而行之,無為是逸豫怠惰。”9.眼力。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
【覺】:[jué]1.領悟;明白。2.啟發,使人覺悟。3.感知,意識到。4.察知;發覺。5.表明。6.賢智者之稱。7.同“梏”。正直;高大。8.星名。[jiào]1.睡醒;清醒。2.指睡眠。3.同“較”。比較;相差。4.同“較”。治療;痊愈。多見於元人曲語。
【適】:[shì]1.去,往。2.歸向;歸從。3.女子出嫁。4.順從。5.適合,符合。6.節制;調節。7.恰當,得當。8.齊等。9.悅樂,滿足。10.和順,順適。11.安逸,閑適。12.舒適,和暢。13.善,美好。14.辟領。古喪服之領。15.遇。16.是,則,即是。17.正好,恰巧。18.偶然。19.剛才,方才。20.連詞。如果,假若。表示假設關係。21.同“擿”。投擲。22.同“啻”。副詞。但,僅僅。23.用同“釋”。[dí]1.專主,作主。2.同“嫡”。正妻稱“嫡妻”,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3.指正統,正宗。4.親厚。5.同“諦”。注意,仔細。6.同“的”。指的,對象。7.同“的”。清楚,分明。[zhé]1.責備,譴責。2.責罰,懲罰。3.貶謫。4.毛病;過失。5.舊指天象變異。
【應】:[yīng]1.當、該。《詩經?周頌?賚》:“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南史?卷三十六?江夷傳》:“人所應有盡有,所應無盡無者,其江智深乎?”2.或是、想來是,表示推測的意思。南朝陳?徐陵《走筆戲書應令詩》:“秋來應瘦盡,偏自著腰身。”唐?杜甫《贈花卿詩》:“此曲祇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yìng]1.回答。《後漢書?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傳.齊武王縯傳》:“伯升笑而不應。”《水滸傳.第六回》:“由灑家叫喚,沒一個應。”2.允許、承諾。《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紅樓夢?第九十六回》:“說是要救寶玉的命,諸事將就,自然應的。”3.附和:“裡應外合”、“同聲相應”。《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4.對付:“應世”、“隨機應變”。《莊子?齊物論》:“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5.證實:“應驗”。《水滸傳?第三十九回》:“這四句謠言已都應了。”《紅樓夢?第四十九回》:“怪道昨兒晚上燈花爆了又爆,結了又結,原來應到今日。”6.適合:“得心應手”。《易經?恆卦?彖曰》:“巽而動,剛柔皆應。”《老殘遊記?第七回》:“其實,只要四五個應手的人,已經足用了。”7.接受。《管子.小匡》:“應公之賜,殺之黃泉,死且不朽。”8.姓。如明代有應元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