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隊子的讀音 調隊子的意思
調隊子 diào duì zǐ ㄉㄧㄠˋ ㄉㄨㄟˋ ㄗㄧˇ 調隊子(調隊子) 指揮變換隊列。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翻跳的爭些兒跌的迸流,登踏判軀老瘦。調隊子全無些骨巧,疙痘鬼不見些搊搜。” 元 鄭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論文一口氣直念到 蔣 、 沉 、 韓 、 楊 ,論武調隊子歪纏到底。”
- 調
- 隊
- 子
“調隊子”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iào duì zǐ]
- 漢字注音:
- ㄉㄧㄠˋ ㄉㄨㄟˋ ㄗˇ
- 簡繁字形:
- 調隊子
- 是否常用:
- 否
“調隊子”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揮變換隊列。
網絡解釋
調隊子
diào duì zǐ ㄉㄧㄠˋ ㄉㄨㄟˋ ㄗㄧˇ
調隊子(調隊子)
指揮變換隊列。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翻跳的爭些兒跌的迸流,登踏判軀老瘦。調隊子全無些骨巧,疙痘鬼不見些搊搜。” 元 鄭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論文一口氣直念到 蔣 、 沉 、 韓 、 楊 ,論武調隊子歪纏到底。”
“調隊子”的單字解釋
【調】:[diào]1.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2.指詩的韻律、氣韻。3.指人的志向,志趣。4.才情,才調。5.說話、讀書等的腔調。6.指語音上的聲調。7.指言辭。8.選調;遷轉;更動(工作、位置)。9.徵調,徵發。10.轉動。11.調換。12.用同“掉”。擺弄。13.掉,落。14.準備,置辦。15.計算。16.古代賦稅的一種。[tiáo]1.協調;使協調。2.適合,符合。3.調和;調配。4.調停使和解。5.調試;調弄;演奏。6.調劑。7.調理,調養。8.治理。9.馴養,訓練。10.馴順。11.戲弄;嘲笑。12.挑逗;逗引。13.挑撥,挑唆。14.欺騙。15.拋擲,扔。1.16.見“調調”。2.架勢;樣兒。3.論調;腔調。
【隊】:[duì]1.集體的編制單位。2.指一個具有某種性質的集體:球隊;樂隊;消防隊。3.行列。4.特指中國少年先鋒隊。參見“隊日”、“隊旗”、“隊禮”。5.量詞。用於成群成列的人或物。[zhuì]1.墜落。後作“墜”。2.指倒翻。3.引申為低沉。4.殞滅;喪失。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調隊子”的相關詞語
* 調隊子的讀音是:diào duì zǐ,調隊子的意思:調隊子 diào duì zǐ ㄉㄧㄠˋ ㄉㄨㄟˋ ㄗㄧˇ 調隊子(調隊子) 指揮變換隊列。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翻跳的爭些兒跌的迸流,登踏判軀老瘦。調隊子全無些骨巧,疙痘鬼不見些搊搜。” 元 鄭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論文一口氣直念到 蔣 、 沉 、 韓 、 楊 ,論武調隊子歪纏到底。”
基本解釋
指揮變換隊列。調隊子
diào duì zǐ ㄉㄧㄠˋ ㄉㄨㄟˋ ㄗㄧˇ調隊子(調隊子)
指揮變換隊列。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翻跳的爭些兒跌的迸流,登踏判軀老瘦。調隊子全無些骨巧,疙痘鬼不見些搊搜。” 元 鄭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論文一口氣直念到 蔣 、 沉 、 韓 、 楊 ,論武調隊子歪纏到底。”
【調】:[diào]1.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2.指詩的韻律、氣韻。3.指人的志向,志趣。4.才情,才調。5.說話、讀書等的腔調。6.指語音上的聲調。7.指言辭。8.選調;遷轉;更動(工作、位置)。9.徵調,徵發。10.轉動。11.調換。12.用同“掉”。擺弄。13.掉,落。14.準備,置辦。15.計算。16.古代賦稅的一種。[tiáo]1.協調;使協調。2.適合,符合。3.調和;調配。4.調停使和解。5.調試;調弄;演奏。6.調劑。7.調理,調養。8.治理。9.馴養,訓練。10.馴順。11.戲弄;嘲笑。12.挑逗;逗引。13.挑撥,挑唆。14.欺騙。15.拋擲,扔。1.16.見“調調”。2.架勢;樣兒。3.論調;腔調。
【隊】:[duì]1.集體的編制單位。2.指一個具有某種性質的集體:球隊;樂隊;消防隊。3.行列。4.特指中國少年先鋒隊。參見“隊日”、“隊旗”、“隊禮”。5.量詞。用於成群成列的人或物。[zhuì]1.墜落。後作“墜”。2.指倒翻。3.引申為低沉。4.殞滅;喪失。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