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讓的讀音 豫讓的意思
豫讓 豫讓,姬姓,畢氏。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人,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韓、魏聯手在晉陽之戰中攻打智氏,智伯瑤兵敗身亡。為了給主公智伯瑤報仇,豫讓用漆涂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后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后伏劍自殺,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
- 豫
- 讓
“豫讓”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ù ràng]
- 漢字注音:
- ㄩˋ ㄖㄤˋ
- 簡繁字形:
- 豫讓
- 是否常用:
- 否
“豫讓”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春秋戰國間晉人。為晉卿智瑤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趙﹑韓﹑魏共滅智氏。豫讓用漆涂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后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后伏劍自殺。見《史記.刺客列傳》。 辭典解釋
豫讓 yù ràng ㄩˋ ㄖㄤˋ 人名。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晉人。初事范中行氏,不為重用,又事知伯,知伯以國士待之。后知伯為趙襄子所滅,讓漆身為癩,吞炭為啞,使人不復識其形狀,欲刺趙襄子,為知伯復仇,事不成而死。
網絡解釋
豫讓
豫讓,姬姓,畢氏。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人,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韓、魏聯手在晉陽之戰中攻打智氏,智伯瑤兵敗身亡。為了給主公智伯瑤報仇,豫讓用漆涂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后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后伏劍自殺,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
“豫讓”的單字解釋
【豫】:1.歡喜;快樂:面有不豫之色。2.安適:逸豫亡身。3.同“預1”。4.河南的別稱。
【讓】:1.把方便或好處給別人:弟弟小,哥哥讓著他點兒。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2.請人接受招待:讓茶。把大家讓進屋里。3.索取一定的代價,把財物的所有權轉移給別人:出讓。轉讓。那輛舊車讓出去了。4.表示指使、容許或聽任:誰讓你來的?。讓我仔細想想。要是讓事態發展下去,后果會不堪設想。5.避開;躲閃:讓路。請讓開點兒。6.被37.“被”字后面的施事有時可以省略,但“讓”字后面的施事一般不能省略,如可說“行李被淋了”,不說“行李讓淋了”。8.姓。
“豫讓”的相關詞語
“豫讓”造句
蓋嘗因而論之:豫讓臣事智伯,及趙襄子殺智伯,讓為之報仇。聲名烈烈,雖愚夫愚婦,莫不知其為忠臣義士也。
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為讎敵,暮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
豫讓的事跡傳開,趙國的志士仁人無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為他而悲泣。
豫讓是史公傾心描繪的悲劇人物形象。
豫讓回答說:“作為一個勇士,怎么可以做這樣不仁不義的事呢!”。
刺客豫讓的形象歷來被人忽略。
荊軻對著豫讓一裂大嘴,豫讓死了……
在他之前56年,有一個刺客豫讓,兩刺趙襄子未遂;在他死后173年,荊軻刺秦不成死于非命。
而智伯的家臣豫讓為了知遇之恩,吞炭漆身去刺殺趙簡子。
唔,王公子不是也與我講過國士豫讓漆身吞炭的故事么,‘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 豫讓的讀音是:yù ràng,豫讓的意思:豫讓 豫讓,姬姓,畢氏。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人,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韓、魏聯手在晉陽之戰中攻打智氏,智伯瑤兵敗身亡。為了給主公智伯瑤報仇,豫讓用漆涂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后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后伏劍自殺,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
基本解釋
春秋戰國間晉人。為晉卿智瑤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趙﹑韓﹑魏共滅智氏。豫讓用漆涂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后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后伏劍自殺。見《史記.刺客列傳》。辭典解釋
豫讓 yù ràng ㄩˋ ㄖㄤˋ人名。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晉人。初事范中行氏,不為重用,又事知伯,知伯以國士待之。后知伯為趙襄子所滅,讓漆身為癩,吞炭為啞,使人不復識其形狀,欲刺趙襄子,為知伯復仇,事不成而死。
豫讓
豫讓,姬姓,畢氏。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人,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韓、魏聯手在晉陽之戰中攻打智氏,智伯瑤兵敗身亡。為了給主公智伯瑤報仇,豫讓用漆涂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后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后伏劍自殺,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豫】:1.歡喜;快樂:面有不豫之色。2.安適:逸豫亡身。3.同“預1”。4.河南的別稱。
【讓】:1.把方便或好處給別人:弟弟小,哥哥讓著他點兒。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2.請人接受招待:讓茶。把大家讓進屋里。3.索取一定的代價,把財物的所有權轉移給別人:出讓。轉讓。那輛舊車讓出去了。4.表示指使、容許或聽任:誰讓你來的?。讓我仔細想想。要是讓事態發展下去,后果會不堪設想。5.避開;躲閃:讓路。請讓開點兒。6.被37.“被”字后面的施事有時可以省略,但“讓”字后面的施事一般不能省略,如可說“行李被淋了”,不說“行李讓淋了”。8.姓。
蓋嘗因而論之:豫讓臣事智伯,及趙襄子殺智伯,讓為之報仇。聲名烈烈,雖愚夫愚婦,莫不知其為忠臣義士也。
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為讎敵,暮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
豫讓的事跡傳開,趙國的志士仁人無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為他而悲泣。
豫讓是史公傾心描繪的悲劇人物形象。
豫讓回答說:“作為一個勇士,怎么可以做這樣不仁不義的事呢!”。
刺客豫讓的形象歷來被人忽略。
荊軻對著豫讓一裂大嘴,豫讓死了……
在他之前56年,有一個刺客豫讓,兩刺趙襄子未遂;在他死后173年,荊軻刺秦不成死于非命。
而智伯的家臣豫讓為了知遇之恩,吞炭漆身去刺殺趙簡子。
唔,王公子不是也與我講過國士豫讓漆身吞炭的故事么,‘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