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的讀音 資治通鑑的意思
辭典解釋資治通鑒 zī zhì tōng jiàn 書名。宋司馬光主編,劉攽、劉恕、范祖禹等編輯,二百九十四卷,目錄與考異各三十卷,有胡三省注。為編年史,上起戰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下終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計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欲資宋朝皇帝治理國事的借鑒。書中網羅宏富,舉凡國家興衰之跡,生民休戚之事,并寓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之意,文繁義博,體大思精,越十九年而書始成。又畢沅沿其例作續資治通鑒三百二十二卷,記自宋迄元的史跡。 簡稱為「通鑒」。
- 資
- 治
- 通
- 鑑
“資治通鑑”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ī zhì tōng jiàn]
- 漢字注音:
- ㄗ ㄓˋ ㄊㄨㄥ ㄐㄧㄢˋ
- 簡繁字形:
- 資治通鑒
- 是否常用:
- 否
“資治通鑑”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資治通鑒 zī zhì tōng jiàn ㄗ ㄓˋ ㄊㄨㄥ ㄐㄧㄢˋ 書名。宋司馬光主編,劉攽、劉恕、范祖禹等編輯,二百九十四卷,目錄與考異各三十卷,有胡三省注。為編年史,上起戰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下終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計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欲資宋朝皇帝治理國事的借鑒。書中網羅宏富,舉凡國家興衰之跡,生民休戚之事,并寓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之意,文繁義博,體大思精,越十九年而書始成。又畢沅沿其例作續資治通鑒三百二十二卷,記自宋迄元的史跡。
簡稱為「通鑒」。
網絡解釋
“資治通鑑”的單字解釋
【資】:同“資”。
【治】:1.治理:治家。治國。自治。治標。治本。治淮(淮河)。2.指安定或太平:治世。天下大治。3.舊稱地方政府所在地:縣治。府治。省治。4.醫治:治病。我的病已經治好了。5.消滅(害蟲):治蝗。治蚜蟲。6.懲辦:治罪。懲治。處治。7.研究:治學。8.姓。
【通】:[tōng]1.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這個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條通爐子。3.有路達到:四通八達。火車直通北京。4.連接;相來往:溝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無。5.傳達;使知道:通知。通報。通個電話。6.了解;懂得:通曉。精通業務。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國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萬事通。8.通順:文章寫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稱。10.姓。[tòng]用于動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兒說。
【鑑】:同“鑒”。
“資治通鑑”的相關詞語
* 資治通鑑的讀音是:zī zhì tōng jiàn,資治通鑑的意思:辭典解釋資治通鑒 zī zhì tōng jiàn 書名。宋司馬光主編,劉攽、劉恕、范祖禹等編輯,二百九十四卷,目錄與考異各三十卷,有胡三省注。為編年史,上起戰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下終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計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欲資宋朝皇帝治理國事的借鑒。書中網羅宏富,舉凡國家興衰之跡,生民休戚之事,并寓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之意,文繁義博,體大思精,越十九年而書始成。又畢沅沿其例作續資治通鑒三百二十二卷,記自宋迄元的史跡。 簡稱為「通鑒」。
辭典解釋
資治通鑒 zī zhì tōng jiàn ㄗ ㄓˋ ㄊㄨㄥ ㄐㄧㄢˋ書名。宋司馬光主編,劉攽、劉恕、范祖禹等編輯,二百九十四卷,目錄與考異各三十卷,有胡三省注。為編年史,上起戰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下終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計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欲資宋朝皇帝治理國事的借鑒。書中網羅宏富,舉凡國家興衰之跡,生民休戚之事,并寓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之意,文繁義博,體大思精,越十九年而書始成。又畢沅沿其例作續資治通鑒三百二十二卷,記自宋迄元的史跡。
簡稱為「通鑒」。
【資】:同“資”。
【治】:1.治理:治家。治國。自治。治標。治本。治淮(淮河)。2.指安定或太平:治世。天下大治。3.舊稱地方政府所在地:縣治。府治。省治。4.醫治:治病。我的病已經治好了。5.消滅(害蟲):治蝗。治蚜蟲。6.懲辦:治罪。懲治。處治。7.研究:治學。8.姓。
【通】:[tōng]1.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這個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條通爐子。3.有路達到:四通八達。火車直通北京。4.連接;相來往:溝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無。5.傳達;使知道:通知。通報。通個電話。6.了解;懂得:通曉。精通業務。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國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萬事通。8.通順:文章寫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稱。10.姓。[tòng]用于動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兒說。
【鑑】:同“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