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餅子的讀音 貼餅子的意思
貼餅子 貼餅子又叫“鍋貼”,是一種常見的地方主食,在北方地區廣為流傳。用玉米面或小米面做成,貼在鍋的周圍烤熟的長圓形的厚餅。最早的貼餅子為實心面餅,隨著時代發展,轉變成類似餡餅的一種主食。 將一些食材放入面里,做法與餡餅相似,但是表面脆爽,口味香、酥、脆,營養價值極高。
- 貼
- 餅
- 子
“貼餅子”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iē bǐng zi]
- 漢字注音:
- ㄊㄧㄝ ㄅㄧㄥˇ ㄗ
- 簡繁字形:
- 貼餅子
- 是否常用:
- 是
“貼餅子”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貼餅子 tiēbǐngzi
(1) [bake corn or millet cakes on a pan]∶玉米面或小米面做成長圓形的厚餅,貼在鍋的周圍烤熟
(2) [baked corn or millet cakes]∶這樣烤熟的餅子
辭典解釋
貼餅子 tiē bǐng zi ㄊㄧㄝ ㄅㄧㄥˇ ˙ㄗ 一種用玉米或小米面粉和水做成扁橢圓形,然后貼在特殊火爐的內壁所烘烤的餅。
網絡解釋
貼餅子
貼餅子又叫“鍋貼”,是一種常見的地方主食,在北方地區廣為流傳。用玉米面或小米面做成,貼在鍋的周圍烤熟的長圓形的厚餅。最早的貼餅子為實心面餅,隨著時代發展,轉變成類似餡餅的一種主食。
將一些食材放入面里,做法與餡餅相似,但是表面脆爽,口味香、酥、脆,營養價值極高。
“貼餅子”的單字解釋
【貼】:1.粘,把一種東西粘在另一種東西上:貼金。粘貼。剪貼。2.靠近,緊挨:貼近。貼切(密合、恰當、確切)。貼心。3.添補,補助:補貼。津貼。倒(dào)貼。貼息(用期票調換現款時付出利息)。4.同“帖”。5.傳統戲劇角色名:貼旦(次要的旦角。簡稱“貼”)。
【餅】:1.扁圓形的面制食品:月餅。烙餅。2.泛指扁圓形像餅一樣的東西:鐵餅。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貼餅子”的相關詞語
* 貼餅子的讀音是:tiē bǐng zi,貼餅子的意思:貼餅子 貼餅子又叫“鍋貼”,是一種常見的地方主食,在北方地區廣為流傳。用玉米面或小米面做成,貼在鍋的周圍烤熟的長圓形的厚餅。最早的貼餅子為實心面餅,隨著時代發展,轉變成類似餡餅的一種主食。 將一些食材放入面里,做法與餡餅相似,但是表面脆爽,口味香、酥、脆,營養價值極高。
基本解釋
貼餅子 tiēbǐngzi
(1) [bake corn or millet cakes on a pan]∶玉米面或小米面做成長圓形的厚餅,貼在鍋的周圍烤熟
(2) [baked corn or millet cakes]∶這樣烤熟的餅子
辭典解釋
貼餅子 tiē bǐng zi ㄊㄧㄝ ㄅㄧㄥˇ ˙ㄗ一種用玉米或小米面粉和水做成扁橢圓形,然后貼在特殊火爐的內壁所烘烤的餅。
貼餅子
貼餅子又叫“鍋貼”,是一種常見的地方主食,在北方地區廣為流傳。用玉米面或小米面做成,貼在鍋的周圍烤熟的長圓形的厚餅。最早的貼餅子為實心面餅,隨著時代發展,轉變成類似餡餅的一種主食。將一些食材放入面里,做法與餡餅相似,但是表面脆爽,口味香、酥、脆,營養價值極高。

【貼】:1.粘,把一種東西粘在另一種東西上:貼金。粘貼。剪貼。2.靠近,緊挨:貼近。貼切(密合、恰當、確切)。貼心。3.添補,補助:補貼。津貼。倒(dào)貼。貼息(用期票調換現款時付出利息)。4.同“帖”。5.傳統戲劇角色名:貼旦(次要的旦角。簡稱“貼”)。
【餅】:1.扁圓形的面制食品:月餅。烙餅。2.泛指扁圓形像餅一樣的東西:鐵餅。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