迕怎么讀 迕的意思

漢字 | 迕 |
---|---|
讀音 |
|
注音 | ㄨˋ |
部首 | [辶] 走之旁 |
筆畫 | 總筆畫:7 部外:4 |
異體字 | 逜 俉 |
字形結構 | 半包圍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FD5 |
其它編碼 | 五筆:tfpk 倉頡:yoj 鄭碼:maew 四角:38304 |
筆順編碼 | 3112454 |
筆順筆畫 | ノ一一丨丶フ丶 |
筆順名稱 | 撇 橫 橫 豎 點 橫折折撇 捺 |
迕字的意思
1.相遇:相迕。
2.違背;不順從:違迕。
迕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迕
wǔ ㄨˋ
相遇:相迕。違背,相抵觸:迕目(反目,不和睦)。違迕。莫敢復迕。英語 obstinate, perverse
德語 hartn?ckig, halsstarrig (Adj)
迕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迕 wǔ
〈動〉
(1) (形聲。從辵( chuò),午聲。本義:相逢;相遇)
(2) 同本義 [meet]
迕,遇也。——《玉篇》
王甫時出,與 蕃相迕。——《后漢書·陳蕃傳》
(3) 違反;違背 [violate]
倒道而言,迕道而說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莊子》
上下相反,好惡乘迕。——《漢書·食貨志上》
(4) 交錯;夾雜 [crisscross]
百年三萬日,老病常居半。其間迕憂樂,歌笑雜悲歡。——宋· 蘇軾《喬太傅見和復次韻答之》
(5) 觸犯 [offend]
公貌寬而內忌,不亮吾忠,而吾數以至言忤之。——《資治通鑒》
迕字的辭典解釋
違背、違逆。《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廣川惠王劉越傳》:「宮人畏之,莫敢復迕。」
遇、逢。《后漢書·卷六六·陳蕃傳》:「王甫時出,與蕃相迕。」
觸犯、冒犯。《資治通鑒·卷六三·漢紀五十五·獻帝建安五年》:「公貌寬而內忌,不亮吾忠,而吾數以至言迕之。」《聊齋志異·卷二·巧娘》:「笑問:『何迕巧娘?』生言:『不自知罪。』」
夾雜、錯雜。《文選·宋玉·風賦》:「耾耾雷聲,回穴錯迕。」唐·李善·注:「錯迕,雜錯交迕也。」清·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類·毗陵驛馬》:「蹏聲、鐸聲、箠聲迕交衢,晝夜不絕。」
迕ㄨˋ?wù(一)?之又音。
康熙字典解釋
迕【酉集下】【辵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4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故切,音誤。《玉篇》遇也。《後漢·??蕃傳》王甫時出,與蕃相迕。《註》迕,猶遇也。
又《說文》逆也。《前漢·食貨志》好惡??迕。《註》迕,違也。
又《王褒·洞簫賦》氣旁迕以飛射。《註》言氣競旁出,遞相逆迕也。
又錯迕,交雜也。《宋玉·風賦》迴穴錯迕。
又《集韻》阮古切《韻會》疑古切,??音五。義同。
又《正字通》遻??逜??通。古通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