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的讀音 阿炳的意思
阿炳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華彥鈞,出生于無錫市,民間音樂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 阿炳刻苦鉆研道教音樂,精益求精,并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一生共創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其父華清和為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音樂。華彥鈞3歲時喪母,由同族嬸母撫養。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后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并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18歲時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為演奏能手。 阿炳現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六首。
- 阿
- 炳
“阿炳”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ā bǐng]
- 漢字注音:
- ㄚ ㄅㄧㄥ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阿炳”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即“華彥鈞”(78頁)。
網絡解釋
阿炳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華彥鈞,出生于無錫市,民間音樂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
阿炳刻苦鉆研道教音樂,精益求精,并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一生共創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其父華清和為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音樂。華彥鈞3歲時喪母,由同族嬸母撫養。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后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并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18歲時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為演奏能手。
阿炳現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六首。
“阿炳”的單字解釋
【阿】:[ā]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親昵的意味:阿大。阿寶。阿唐。2.用在某些親屬名稱的前面:阿婆。阿爹。阿哥。[ē]1.迎合;偏袒:阿附。阿諛。剛直不阿。阿其所好。2.大的丘陵:崇阿。3.彎曲的地方:山阿。4.指山東東阿:阿膠。5.姓。
【炳】:1.光明;顯著:彪炳。炳蔚(文采鮮明華美)。2.姓。
“阿炳”的相關詞語
* 阿炳的讀音是:ā bǐng,阿炳的意思:阿炳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華彥鈞,出生于無錫市,民間音樂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 阿炳刻苦鉆研道教音樂,精益求精,并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一生共創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其父華清和為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音樂。華彥鈞3歲時喪母,由同族嬸母撫養。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后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并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18歲時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為演奏能手。 阿炳現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六首。
基本解釋
即“華彥鈞”(78頁)。阿炳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華彥鈞,出生于無錫市,民間音樂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阿炳刻苦鉆研道教音樂,精益求精,并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一生共創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其父華清和為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音樂。華彥鈞3歲時喪母,由同族嬸母撫養。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后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并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18歲時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為演奏能手。
阿炳現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六首。
【阿】:[ā]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親昵的意味:阿大。阿寶。阿唐。2.用在某些親屬名稱的前面:阿婆。阿爹。阿哥。[ē]1.迎合;偏袒:阿附。阿諛。剛直不阿。阿其所好。2.大的丘陵:崇阿。3.彎曲的地方:山阿。4.指山東東阿:阿膠。5.姓。
【炳】:1.光明;顯著:彪炳。炳蔚(文采鮮明華美)。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