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的讀音 隱士的意思
隱士 (華夏道家哲學術語)隱士,是道家哲學術語。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士人,民間教育家。首先是“士”,即知識分子,否則就無所謂隱士。 隱士首先是知識分子,是“士”階層的成員之一。并不是所有居于鄉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稱為隱士,那些向往入仕但卻無機會無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隱士,那些沒有文化的農夫樵子細民野老也不是隱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并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愿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之為隱士。 他們跟莊子一樣,崇尚自然無為的人生態度,選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生活方式。隱士一般是道家人物,而道家代表人物也往往是隱士,比如,許由、巢父、列子、莊子、鬼谷子、張良、黃石公、鄧禹、諸葛亮、劉伯溫、水鏡先生、徐茂公、苗訓、陳摶、河上丈人、陶淵明等等,當然,還有很多沒有留下著作的隱士,這是因為戰亂以致于我們無法了解他們。
- 隱
- 士
“隱士”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ǐn shì]
- 漢字注音:
- ㄧㄣˇ ㄕˋ
- 簡繁字形:
- 隱士
- 是否常用:
- 否
“隱士”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隱士 yǐnshì
[hermit;recluse] 隱居不做官的人
魏有隱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辭典解釋
隱士 yǐn shì ㄧㄣˇ ㄕˋ 隱居避世的人。
《荀子.正論》:「天下無隱士、無遺善。」
《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
近義詞
山人英語 hermit
德語 Einsiedler (S)?
法語 reclus, ermite
網絡解釋
隱士 (華夏道家哲學術語)
隱士,是道家哲學術語。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士人,民間教育家。首先是“士”,即知識分子,否則就無所謂隱士。
隱士首先是知識分子,是“士”階層的成員之一。并不是所有居于鄉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稱為隱士,那些向往入仕但卻無機會無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隱士,那些沒有文化的農夫樵子細民野老也不是隱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并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愿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之為隱士。
他們跟莊子一樣,崇尚自然無為的人生態度,選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生活方式。隱士一般是道家人物,而道家代表人物也往往是隱士,比如,許由、巢父、列子、莊子、鬼谷子、張良、黃石公、鄧禹、諸葛亮、劉伯溫、水鏡先生、徐茂公、苗訓、陳摶、河上丈人、陶淵明等等,當然,還有很多沒有留下著作的隱士,這是因為戰亂以致于我們無法了解他們。
“隱士”的單字解釋
【隱】:[yǐn]1.隱蔽;隱藏。2.掩蔽;掩護。3.隱諱;隱瞞。4.精深;微妙。5.燈或火熄滅。6.隱沒。7.隱居。8.指隱居的人。9.幽靜。10.窮。11.憂傷;疾苦。12.哀憐;同情。13.審核;審度。14.用同“穩”。安穩,穩定。15.威重貌。16.宏大。17.隱秘之事;私處。18.隱語,謎語。19.指用隱語暗示。20.短墻。21.琴上之飾。22.同“偃”。堵塞。23.同“偃”。仰臥。24.同“偃”。猶歇息。25.同“殷”。盛多。26.同“殷”。震動。27.姓。[yìn]1.依據;憑依。2.筑,擊。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間的階層。3.士人:士農工商。4.軍人:士兵。士氣。5.某些國家軍人的一級,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術人員:醫士。護士。技士。助產士。7.對人的美稱:烈士。勇士。女士。8.姓。
“隱士”的相關詞語
* 隱士的讀音是:yǐn shì,隱士的意思:隱士 (華夏道家哲學術語)隱士,是道家哲學術語。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士人,民間教育家。首先是“士”,即知識分子,否則就無所謂隱士。 隱士首先是知識分子,是“士”階層的成員之一。并不是所有居于鄉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稱為隱士,那些向往入仕但卻無機會無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隱士,那些沒有文化的農夫樵子細民野老也不是隱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并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愿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之為隱士。 他們跟莊子一樣,崇尚自然無為的人生態度,選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生活方式。隱士一般是道家人物,而道家代表人物也往往是隱士,比如,許由、巢父、列子、莊子、鬼谷子、張良、黃石公、鄧禹、諸葛亮、劉伯溫、水鏡先生、徐茂公、苗訓、陳摶、河上丈人、陶淵明等等,當然,還有很多沒有留下著作的隱士,這是因為戰亂以致于我們無法了解他們。
基本解釋
隱士 yǐnshì
[hermit;recluse] 隱居不做官的人
魏有隱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辭典解釋
隱士 yǐn shì ㄧㄣˇ ㄕˋ隱居避世的人。
《荀子.正論》:「天下無隱士、無遺善。」
《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
近義詞
山人英語 hermit
德語 Einsiedler (S)?
法語 reclus, ermite
隱士 (華夏道家哲學術語)
隱士,是道家哲學術語。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士人,民間教育家。首先是“士”,即知識分子,否則就無所謂隱士。隱士首先是知識分子,是“士”階層的成員之一。并不是所有居于鄉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稱為隱士,那些向往入仕但卻無機會無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隱士,那些沒有文化的農夫樵子細民野老也不是隱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并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愿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之為隱士。
他們跟莊子一樣,崇尚自然無為的人生態度,選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生活方式。隱士一般是道家人物,而道家代表人物也往往是隱士,比如,許由、巢父、列子、莊子、鬼谷子、張良、黃石公、鄧禹、諸葛亮、劉伯溫、水鏡先生、徐茂公、苗訓、陳摶、河上丈人、陶淵明等等,當然,還有很多沒有留下著作的隱士,這是因為戰亂以致于我們無法了解他們。
【隱】:[yǐn]1.隱蔽;隱藏。2.掩蔽;掩護。3.隱諱;隱瞞。4.精深;微妙。5.燈或火熄滅。6.隱沒。7.隱居。8.指隱居的人。9.幽靜。10.窮。11.憂傷;疾苦。12.哀憐;同情。13.審核;審度。14.用同“穩”。安穩,穩定。15.威重貌。16.宏大。17.隱秘之事;私處。18.隱語,謎語。19.指用隱語暗示。20.短墻。21.琴上之飾。22.同“偃”。堵塞。23.同“偃”。仰臥。24.同“偃”。猶歇息。25.同“殷”。盛多。26.同“殷”。震動。27.姓。[yìn]1.依據;憑依。2.筑,擊。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間的階層。3.士人:士農工商。4.軍人:士兵。士氣。5.某些國家軍人的一級,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術人員:醫士。護士。技士。助產士。7.對人的美稱:烈士。勇士。女士。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