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鑼的讀音 雲鑼的意思
云鑼 云鑼,出現于唐代,元代開始大為流行,是漢、藏、蒙古、滿、納西、白、彝等族使用的敲擊體鳴樂器。古名云轍,又名云璈,民間又稱九音鑼。藏族稱丁冬、丁當。是鑼類樂器中能奏出曲調的樂器。常用于民間音樂、地方戲曲和寺廟音樂中。流行于內蒙古、云南、西藏和漢族廣大地區。
- 雲
- 鑼
“雲鑼”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ún luó]
- 漢字注音:
- ㄩㄣˊ ㄌㄨㄛˊ
- 簡繁字形:
- 云鑼
- 是否常用:
- 是
“雲鑼”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云鑼 yúnluó
[Chinese gong chimes] 打擊樂器,用十個小鑼編排而成,第一排一個,以下三排各三個,裝置在小木架上。各個鑼的大小相同而厚薄不同,所以發出的聲音不同。最上面的一個不常用,因此也叫九音鑼。現在云鑼有所發展,已不止十個
辭典解釋
云鑼 yún luó ㄩㄣˊ ㄌㄨㄛˊ 樂器名。屬打擊樂器,由若干個大小相同,厚薄、音高不同的銅制小鑼,按聲音高低列置于一木架上,每一小鑼用三條細繩懸空系架子的木框中,每架鑼數不等,通常為十個。演奏時,左手持木架下端的柄,右手用小槌擊奏。多用于民族樂隊的合奏中。
也稱為「九音鑼」。
網絡解釋
云鑼
云鑼,出現于唐代,元代開始大為流行,是漢、藏、蒙古、滿、納西、白、彝等族使用的敲擊體鳴樂器。古名云轍,又名云璈,民間又稱九音鑼。藏族稱丁冬、丁當。是鑼類樂器中能奏出曲調的樂器。常用于民間音樂、地方戲曲和寺廟音樂中。流行于內蒙古、云南、西藏和漢族廣大地區。
“雲鑼”的單字解釋
【雲】:1.“云”的繁體字。2.水蒸氣遇冷,凝成細水滴,懸浮在空中的團狀物體:“白雲”﹑“烏雲蔽日”。3.雲南省的簡稱:“雲貴高原”。4.姓。如唐代有雲朝霞。5.比喻多:“萬商雲集”。《文選?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而響應,嬴糧而景從。”
【鑼】:一種樂器,銅制,像盤,用槌子敲打出來:鑼鼓經(戲曲打擊樂各種譜式的泛稱)。鑼鼓喧天。緊鑼密鼓。
“雲鑼”的相關詞語
* 雲鑼的讀音是:yún luó,雲鑼的意思:云鑼 云鑼,出現于唐代,元代開始大為流行,是漢、藏、蒙古、滿、納西、白、彝等族使用的敲擊體鳴樂器。古名云轍,又名云璈,民間又稱九音鑼。藏族稱丁冬、丁當。是鑼類樂器中能奏出曲調的樂器。常用于民間音樂、地方戲曲和寺廟音樂中。流行于內蒙古、云南、西藏和漢族廣大地區。
基本解釋
云鑼 yúnluó
[Chinese gong chimes] 打擊樂器,用十個小鑼編排而成,第一排一個,以下三排各三個,裝置在小木架上。各個鑼的大小相同而厚薄不同,所以發出的聲音不同。最上面的一個不常用,因此也叫九音鑼。現在云鑼有所發展,已不止十個
辭典解釋
云鑼 yún luó ㄩㄣˊ ㄌㄨㄛˊ樂器名。屬打擊樂器,由若干個大小相同,厚薄、音高不同的銅制小鑼,按聲音高低列置于一木架上,每一小鑼用三條細繩懸空系架子的木框中,每架鑼數不等,通常為十個。演奏時,左手持木架下端的柄,右手用小槌擊奏。多用于民族樂隊的合奏中。
也稱為「九音鑼」。
云鑼
云鑼,出現于唐代,元代開始大為流行,是漢、藏、蒙古、滿、納西、白、彝等族使用的敲擊體鳴樂器。古名云轍,又名云璈,民間又稱九音鑼。藏族稱丁冬、丁當。是鑼類樂器中能奏出曲調的樂器。常用于民間音樂、地方戲曲和寺廟音樂中。流行于內蒙古、云南、西藏和漢族廣大地區。
【雲】:1.“云”的繁體字。2.水蒸氣遇冷,凝成細水滴,懸浮在空中的團狀物體:“白雲”﹑“烏雲蔽日”。3.雲南省的簡稱:“雲貴高原”。4.姓。如唐代有雲朝霞。5.比喻多:“萬商雲集”。《文選?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而響應,嬴糧而景從。”
【鑼】:一種樂器,銅制,像盤,用槌子敲打出來:鑼鼓經(戲曲打擊樂各種譜式的泛稱)。鑼鼓喧天。緊鑼密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