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因之道的讀音 靜因之道的意思
靜因之道 靜因之道是戰國時部分齊國稷下學士提出的認識原則。《管子·心術上》:“是故有道之君,其處也若無知二其應物也若偶之。靜因之道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為法者也”。認為正確的認識應該排除主觀成見或損益,完全循因客觀事物。有忽視認識的主動作用的傾向,但為法術之學提供了哲學基礎。《韓非子·揚權》:“圣人之道,去智與巧……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參鞠之,終則有始,虛以靜后,未嘗用己。”
- 靜
- 因
- 之
- 道
“靜因之道”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ìng yīn zhī dào]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靜因之道
- 是否常用:
- 否
“靜因之道”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戰國時期一部分道家的認識方法。認為心要保持虛靜﹐并因應事物之理而偶合之﹐才能有正確的認識。
網絡解釋
靜因之道
靜因之道是戰國時部分齊國稷下學士提出的認識原則。《管子·心術上》:“是故有道之君,其處也若無知二其應物也若偶之。靜因之道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為法者也”。認為正確的認識應該排除主觀成見或損益,完全循因客觀事物。有忽視認識的主動作用的傾向,但為法術之學提供了哲學基礎。《韓非子·揚權》:“圣人之道,去智與巧……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參鞠之,終則有始,虛以靜后,未嘗用己。”
“靜因之道”的單字解釋
【靜】:同“靜”。
【因】:1.原故,原由,事物發生前已具備的條件:原因。因素。因果。病因。2.理由:因為(wéi)。因而。3.依,順著,沿襲:因此。因之。因循(a.沿襲;b.遲延拖拉)。陳陳相因。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道】:1.道路:鐵道。大道。人行道。羊腸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道。下水道。黃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義。5.技藝;技術:醫道。茶道。花道。書道。6.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道。傳道。衛道士。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9.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道兒,一條斜道兒。10.姓。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于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道。12.某些國家行政區域的名稱。13.說:道白。能說會道。一語道破。14.用語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謝。15.說(跟文言“曰”相當,多見于早期白話)。16.以為;認為: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
“靜因之道”的相關詞語
* 靜因之道的讀音是:jìng yīn zhī dào,靜因之道的意思:靜因之道 靜因之道是戰國時部分齊國稷下學士提出的認識原則。《管子·心術上》:“是故有道之君,其處也若無知二其應物也若偶之。靜因之道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為法者也”。認為正確的認識應該排除主觀成見或損益,完全循因客觀事物。有忽視認識的主動作用的傾向,但為法術之學提供了哲學基礎。《韓非子·揚權》:“圣人之道,去智與巧……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參鞠之,終則有始,虛以靜后,未嘗用己。”
基本解釋
1.戰國時期一部分道家的認識方法。認為心要保持虛靜﹐并因應事物之理而偶合之﹐才能有正確的認識。靜因之道
靜因之道是戰國時部分齊國稷下學士提出的認識原則。《管子·心術上》:“是故有道之君,其處也若無知二其應物也若偶之。靜因之道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為法者也”。認為正確的認識應該排除主觀成見或損益,完全循因客觀事物。有忽視認識的主動作用的傾向,但為法術之學提供了哲學基礎。《韓非子·揚權》:“圣人之道,去智與巧……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參鞠之,終則有始,虛以靜后,未嘗用己。”【靜】:同“靜”。
【因】:1.原故,原由,事物發生前已具備的條件:原因。因素。因果。病因。2.理由:因為(wéi)。因而。3.依,順著,沿襲:因此。因之。因循(a.沿襲;b.遲延拖拉)。陳陳相因。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道】:1.道路:鐵道。大道。人行道。羊腸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道。下水道。黃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義。5.技藝;技術:醫道。茶道。花道。書道。6.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道。傳道。衛道士。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9.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道兒,一條斜道兒。10.姓。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于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道。12.某些國家行政區域的名稱。13.說:道白。能說會道。一語道破。14.用語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謝。15.說(跟文言“曰”相當,多見于早期白話)。16.以為;認為: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