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怎么讀 鮀的意思

漢字 | 鮀 |
---|---|
讀音 |
|
注音 | ㄊㄨㄛˊ |
部首 | [魚] 魚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6 部外:5 |
異體字 | ? ??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B80 |
其它編碼 | 五筆:qopx 倉頡:nfjp 鄭碼:rwrr 四角:23312 |
筆順編碼 | 3525121444444535 |
筆順筆畫 | ノフ丨フ一丨一丶丶丶丶丶丶フノフ |
筆順名稱 | 撇 橫撇/橫鉤 豎 橫折 橫 豎 橫 點 點 點 點 點 點 橫撇/橫鉤 撇 豎彎鉤 |
鮀字的意思
古代一種生活在淡水中的吹沙小魚。
鮀字的基本解釋
● 鮀
tuó ㄊㄨㄛˊ
古代一種生活在淡水中的吹沙小魚。
英語 snakefish
法語 Requin
鮀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鮀 tuó
〈名〉
(1) 鲇類魚 [siluroid]
鮀魚,俗稱肥鮀。《說文》:“鮀,鲇也。”《齊民要術》有鮀臛湯法。按,吾縣所稱為肥鮀者,口腹俱大,背黃腹白,身滑無鱗。——民國二十八年修《巴縣志》
(2) 動物名。即揚子鱷 [Chinese aligator]
《圖經》曰:“鮀,生南海地澤,今江湖極多…形似守宮陵鯉輩而長一二丈,背尾俱有鱗甲,善攻鮀岸,夜則鳴吼,舟人甚畏之。”——《重修政和證類本草》
(3) 吹沙小魚 [a kind of small fish]
鯊,鮀。——《爾雅》。郭璞注:“今吹沙小魚。體圓而有點文。”
鮀字的辭典解釋
動物名。即鰵。硬骨魚綱條鰭亞綱鱸形目鮨科。體紅褐色,有許多黑色眼斑。上下頜無犬齒,後鼻孔為一垂直裂紋,鰓蓋骨有二棘。常居巖礁區海域。
康熙字典解釋
鮀【亥集中】【魚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駝。《爾雅·釋魚》鯊鮀。《註》今吹沙小魚,體圓而有點文。《正字通》鮀卽小沙魚別名,說文以鮀爲鮎,以鰋爲鮀,??非。詳後鰋字註。
又《本草圖經》鮀魚生湖畔土窟中,形似守宮而大,長丈餘,背尾俱有鱗甲。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鮀【卷十一】【魚部】
鮎也。從魚它聲。徒何切
說文解字注
(鮀)鮎也。釋魚、毛傳皆曰。鯊、鮀也。許以魦系樂浪潘國。釋鮀爲鮎。於古說不同。葢有所受之也。春秋傳名鮀者字子魚。玉裁又按鯊見於詩。爾雅、毛傳皆曰。鯊、鮀也。許當無異說。不當訓鮀爲鮎、而以鯊爲出樂浪潘國。葢鮎、?也。?、鮎也。許同爾雅、毛傳。而鮀下訓沙也。亦與古同。毛詩鯊本作沙。故說文無鯊字。鮀下云沙也。淺人以爲怪。遂竄改錯亂如此。諸書紀載雖有魦字、從沙省聲。此樂浪潘國之魚。非詩之沙也。故不相牽混。許書之精嚴如此。○邠風莎雞、古衹作沙。○釋魚開卷鯉鱣爲一。鰋鮎爲一。鯊鮀爲一。許說皆同。惟鱧鯇爲一。許說不同。○舍人云。鯊、石鮀也。郭云。今吹沙小魚也。體圓而有點文。從魚。它聲。徒何切。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