鷂子翻身的讀音 鷂子翻身的意思
鷂子翻身 (華山景觀)鷂子翻身在華山東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為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其路鑿于倒坎懸崖上,下視唯見寒索垂于凌空,不見路徑。游人至此,須面壁挽索,以腳尖探尋石窩,交替而下,其中幾步須如鷹鷂一般、左右翻轉身體才可通過,故名。
- 鷂
- 子
- 翻
- 身
“鷂子翻身”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ào zǐ fān shēn]
- 漢字注音:
- ㄧㄠˋ ㄗˇ ㄈㄢ ㄕㄣ
- 簡繁字形:
- 鷂子翻身
- 是否常用:
- 否
“鷂子翻身”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武術、雜技身段的一種。謂身體懸空翻轉,輕捷如鷂之旋飛。辭典解釋
鷂子翻身 yào zi fān shēn ㄧㄠˋ ˙ㄗ ㄈㄢ ㄕㄣ 一種武技姿勢。輕捷如雕鳥的騰躍翻旋。
《蕩寇志.第六回》:「麗卿得了勢子,趁分際一個鷂子翻身,卷進中三路。」
網絡解釋
鷂子翻身 (華山景觀)
鷂子翻身在華山東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為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其路鑿于倒坎懸崖上,下視唯見寒索垂于凌空,不見路徑。游人至此,須面壁挽索,以腳尖探尋石窩,交替而下,其中幾步須如鷹鷂一般、左右翻轉身體才可通過,故名。
“鷂子翻身”的單字解釋
【鷂】:鳥類。雌雄羽色不同。體形瘦長,翅、足及尾均長,頭略像鸮(xiāo)類,在地上做巢。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翻】:1.上下或內外交換位置;歪倒;反轉:推翻。翻身。車翻了。人仰馬翻。2.為了尋找而移動上下物體的位置:翻箱倒柜。從箱子底下翻出來一條舊圍巾。3.推翻原來的:翻供。這樁冤案終于翻過來了。4.爬過;越過:翻墻而過。翻山越嶺。5.(數量)成倍地增加:翻番。翻了幾倍。6.翻譯:把德文翻成中文。7.翻臉:鬧翻了。把他惹翻了。
【身】:1.身體:身上。轉過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個身。2.指生命:奮不顧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則。身先士卒。身臨其境。身為領導,當然應該走在群眾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養:修身。立身處世。5.物體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車身。河身。船身。機身。6.用于衣服:換了身衣裳。做兩身兒制服。
“鷂子翻身”的相關詞語
“鷂子翻身”造句
深居淺出十年了,絕世武功練成了,鷂子翻身出窩吧,寶劍出鞘開戰吧,還是不行呀,對手太給力了。出絕招吧,凌波微步快跑呀。獨木橋呀!我來了!
清晨,體驗團穿越華山第二險的“鷂子翻身”,來到下棋亭,幸運地看到了“十看九不出”的華山日出。
呂布一個鷂子翻身,順手一戟掃向付強,連肩帶頭砍了下來。
這個纖纖瘦的姑娘兒,正在師哥的幫助下,練習鷂子翻身。
在網墻10米頂端,身姿輕盈的隊員何佳一個鷂子翻身,第一個開始了網墻下爬。
滿共3滴多點血可禁不住山匪沒命掐的,麥高情急之下,一個鯉魚打挺!沒挺起來,又一個鷂子翻身!也沒翻動。
華山山體倚天拔地,四面如削,更有千尺幢、百尺峽、蒼龍嶺、鷂子翻身、長空棧道等十分險峻之地,被譽為“奇險天下第一山”。
話音剛落蘇小燦眼前的蕭紫雪竟然消失不見了,然后就聽到后面一陣風聲傳來,躲閃已經來不及了,蘇小燦又是一個懶驢打滾加鷂子翻身才將將躲過蕭紫雪這一下偷襲。
澆灌混凝土需要大量碎石子,19歲的松滋姑娘辛志英,創造了“鷂子翻身碎石法”,將多角形的大石塊尖角朝下,平面朝上,形如鷂子,再運錘猛打。
* 鷂子翻身的讀音是:yào zǐ fān shēn,鷂子翻身的意思:鷂子翻身 (華山景觀)鷂子翻身在華山東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為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其路鑿于倒坎懸崖上,下視唯見寒索垂于凌空,不見路徑。游人至此,須面壁挽索,以腳尖探尋石窩,交替而下,其中幾步須如鷹鷂一般、左右翻轉身體才可通過,故名。
基本解釋
武術、雜技身段的一種。謂身體懸空翻轉,輕捷如鷂之旋飛。辭典解釋
鷂子翻身 yào zi fān shēn ㄧㄠˋ ˙ㄗ ㄈㄢ ㄕㄣ一種武技姿勢。輕捷如雕鳥的騰躍翻旋。
《蕩寇志.第六回》:「麗卿得了勢子,趁分際一個鷂子翻身,卷進中三路。」
鷂子翻身 (華山景觀)
鷂子翻身在華山東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為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其路鑿于倒坎懸崖上,下視唯見寒索垂于凌空,不見路徑。游人至此,須面壁挽索,以腳尖探尋石窩,交替而下,其中幾步須如鷹鷂一般、左右翻轉身體才可通過,故名。【鷂】:鳥類。雌雄羽色不同。體形瘦長,翅、足及尾均長,頭略像鸮(xiāo)類,在地上做巢。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翻】:1.上下或內外交換位置;歪倒;反轉:推翻。翻身。車翻了。人仰馬翻。2.為了尋找而移動上下物體的位置:翻箱倒柜。從箱子底下翻出來一條舊圍巾。3.推翻原來的:翻供。這樁冤案終于翻過來了。4.爬過;越過:翻墻而過。翻山越嶺。5.(數量)成倍地增加:翻番。翻了幾倍。6.翻譯:把德文翻成中文。7.翻臉:鬧翻了。把他惹翻了。
【身】:1.身體:身上。轉過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個身。2.指生命:奮不顧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則。身先士卒。身臨其境。身為領導,當然應該走在群眾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養:修身。立身處世。5.物體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車身。河身。船身。機身。6.用于衣服:換了身衣裳。做兩身兒制服。
深居淺出十年了,絕世武功練成了,鷂子翻身出窩吧,寶劍出鞘開戰吧,還是不行呀,對手太給力了。出絕招吧,凌波微步快跑呀。獨木橋呀!我來了!
清晨,體驗團穿越華山第二險的“鷂子翻身”,來到下棋亭,幸運地看到了“十看九不出”的華山日出。
呂布一個鷂子翻身,順手一戟掃向付強,連肩帶頭砍了下來。
這個纖纖瘦的姑娘兒,正在師哥的幫助下,練習鷂子翻身。
在網墻10米頂端,身姿輕盈的隊員何佳一個鷂子翻身,第一個開始了網墻下爬。
滿共3滴多點血可禁不住山匪沒命掐的,麥高情急之下,一個鯉魚打挺!沒挺起來,又一個鷂子翻身!也沒翻動。
華山山體倚天拔地,四面如削,更有千尺幢、百尺峽、蒼龍嶺、鷂子翻身、長空棧道等十分險峻之地,被譽為“奇險天下第一山”。
話音剛落蘇小燦眼前的蕭紫雪竟然消失不見了,然后就聽到后面一陣風聲傳來,躲閃已經來不及了,蘇小燦又是一個懶驢打滾加鷂子翻身才將將躲過蕭紫雪這一下偷襲。
澆灌混凝土需要大量碎石子,19歲的松滋姑娘辛志英,創造了“鷂子翻身碎石法”,將多角形的大石塊尖角朝下,平面朝上,形如鷂子,再運錘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