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驤的讀音 龍驤的意思
龍驤 (漢語詞語)龍驤,,漢語詞匯。 拼音:lóng xiāng 釋義:1、比喻氣概威武。 2、古代將軍的名號。三國蜀漢以關興為龍驤將軍,司馬炎以王濬為龍驤將軍,后苻堅、姚萇都受此名號。 3、指大船。 4、《齊書》:齊太祖常乘所騎赤馬入殿。及踐祚號此馬為龍驤將軍。 所謂龍驤,指的是龍拉的戰車。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中國正式形成騎兵兵種。之前曾出現“疇騎”,為早期騎兵。戰爭還是主要以戰車為主。 龍驤、虎賁常并用 龍驤,指精銳車兵,虎賁,指精銳步兵。
- 龍
- 驤
“龍驤”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óng xiāng]
- 漢字注音:
- ㄌㄨㄥˊ ㄒㄧㄤ
- 簡繁字形:
- 龍驤
- 是否常用:
- 否
“龍驤”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亦作"龍襄"。昂舉騰躍貌。 2.駿馬。 3.指晉大將龍驤將軍王浚。 4.指畫家顧愷之。 5.《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梁有龍驤﹑神威﹑拱宸等軍,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費數十萬,裝以組繡,飾以金銀﹐人望而畏之。"后以泛指英勇的軍隊。 6.指大船。晉龍驤將軍王浚為伐吳曾造大船。
網絡解釋
龍驤 (漢語詞語)
龍驤,,漢語詞匯。
拼音:lóng xiāng
釋義:1、比喻氣概威武。
2、古代將軍的名號。三國蜀漢以關興為龍驤將軍,司馬炎以王濬為龍驤將軍,后苻堅、姚萇都受此名號。
3、指大船。
4、《齊書》:齊太祖常乘所騎赤馬入殿。及踐祚號此馬為龍驤將軍。
所謂龍驤,指的是龍拉的戰車。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中國正式形成騎兵兵種。之前曾出現“疇騎”,為早期騎兵。戰爭還是主要以戰車為主。
龍驤、虎賁常并用
龍驤,指精銳車兵,虎賁,指精銳步兵。
“龍驤”的單字解釋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
【驤】:同“驤”。
“龍驤”的相關詞語
* 龍驤的讀音是:lóng xiāng,龍驤的意思:龍驤 (漢語詞語)龍驤,,漢語詞匯。 拼音:lóng xiāng 釋義:1、比喻氣概威武。 2、古代將軍的名號。三國蜀漢以關興為龍驤將軍,司馬炎以王濬為龍驤將軍,后苻堅、姚萇都受此名號。 3、指大船。 4、《齊書》:齊太祖常乘所騎赤馬入殿。及踐祚號此馬為龍驤將軍。 所謂龍驤,指的是龍拉的戰車。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中國正式形成騎兵兵種。之前曾出現“疇騎”,為早期騎兵。戰爭還是主要以戰車為主。 龍驤、虎賁常并用 龍驤,指精銳車兵,虎賁,指精銳步兵。
基本解釋
1.亦作"龍襄"。昂舉騰躍貌。 2.駿馬。 3.指晉大將龍驤將軍王浚。 4.指畫家顧愷之。 5.《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梁有龍驤﹑神威﹑拱宸等軍,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費數十萬,裝以組繡,飾以金銀﹐人望而畏之。"后以泛指英勇的軍隊。 6.指大船。晉龍驤將軍王浚為伐吳曾造大船。龍驤 (漢語詞語)
龍驤,,漢語詞匯。拼音:lóng xiāng
釋義:1、比喻氣概威武。
2、古代將軍的名號。三國蜀漢以關興為龍驤將軍,司馬炎以王濬為龍驤將軍,后苻堅、姚萇都受此名號。
3、指大船。
4、《齊書》:齊太祖常乘所騎赤馬入殿。及踐祚號此馬為龍驤將軍。
所謂龍驤,指的是龍拉的戰車。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中國正式形成騎兵兵種。之前曾出現“疇騎”,為早期騎兵。戰爭還是主要以戰車為主。
龍驤、虎賁常并用
龍驤,指精銳車兵,虎賁,指精銳步兵。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
【驤】:同“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