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字組詞 昭的詞語
昭字的常見組詞有:昭示、臭名昭著、昭雪、昭著、昭然若揭、昭彰、昭然、昭布、跌宕昭彰、眾目昭彰、天理昭彰、司馬昭之心、鄭昭宋聾、昭華、昭靈、昭爛、昭驗、昭曉、昭時、昭穌、昭題、昭陵六駿、昭儀、昭甦、昭蘇、昭臺宮、昭薦、誕昭、昭見、昭啓,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昭字的意思
zhāo 1.明顯;顯著:昭彰。昭著。2.表明;顯示:以昭信守。3.姓。
含有昭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昭示 | 昭示 zhāoshì 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昭示后世辭典解釋昭示 zhāo shì ㄓㄠ ㄕˋ 明白的宣告、公布。 漢.袁康《越絕書.卷九.越絕外傳計倪十一》:「傾城傾國,思昭示于后王;麗質冶容,宜求監于前史。」 宋.陸游〈謝賜歷日表〉:「齊七政于璿璣,昭示太平之象。」 近義詞明示英語 to declare publicly, to make clear德語 publik machen (V)? |
臭名昭著 | 臭名昭著 chòumíng-zhāozhù(1) 壞名聲很突出,人人都知道臭名昭著的海盜(2) ∶由于邪惡、卑劣或罪惡的品格而聲名狼藉一個臭名昭著的間諜和暴徒辭典解釋臭名昭著 chòu míng zhāo zhù ㄔㄡˋ ㄇㄧㄥˊ ㄓㄠ ㄓㄨˋ 惡名昭彰,人盡皆知。 如:「他賣國求榮,早已臭名昭著,為國人所唾棄。」近義詞臭名遠揚,聲名狼藉英語 notorious, infamous, egregious (bandits)?德語 berüchtigt 法語 (expr. idiom.)? être tristement célèbre, de triste renom, de triste notoriété, infame |
昭雪 | 昭雪 zhāoxuě 洗雪冤屈,推翻誣陷不實之辭,恢復名譽 平反昭雪昭雪之。——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辭典解釋昭雪 zhāo xuě ㄓㄠ ㄒㄩㄝˇ 洗清冤枉。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那也是他學里幾個秀才誣賴他的,后來這件官事也昭雪了。」 《老殘游記.第一八回》:「職員沉冤,蒙大人昭雪,所有銀子聽憑大人發落。」 近義詞申雪英語 to exonerate, to clear (from an accusation)?, to rehabilitate德語 ein Unrecht wieder gutmachen, rehabilitieren, reinwaschen (V)?法語 réhabiliter |
昭著 | 昭著 zhāozhù 明顯;顯著彰明昭著辭典解釋昭著 zhāo zhù ㄓㄠ ㄓㄨˋ 明白、顯著。 清.梁章巨《歸田瑣記.卷五.鼇拜》:「迨后罪狀昭著,而列圣猶曲加軫念,疊沛恩施。」 近義詞明顯,顯著彰顯、明示。 《文選.揚雄.劇秦美新》:「臣誠樂昭著新德,光之罔極。」 |
昭然若揭 | 昭然若揭 zhāorán-ruòjiē 昭然:明白的樣子;揭:高舉。《莊子·達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形容真相畢露,所有一切都已顯現了出來讀詩者,息眾說之紛拿,仰光焰之萬丈,而杜公真切深厚之旨,益昭然若揭焉。——清· 吳棠《杜詩鏡銓》序辭典解釋昭然若揭 zhāo rán ruò jiē ㄓㄠ ㄖㄢˊ ㄖㄨㄛˋ ㄐㄧㄝ 本指如同高舉著日月般的明白清楚。語本《莊子.達生》:「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后多指真相完全顯露無遺。清.吳騫《拜經樓詩話.卷三》:「文宗語絕無蘊蓄,而陰懷嫉忮之心,已昭然若揭。使明宗蚤覺,何至墮其術中?」清.吳棠〈杜詩鏡銓序〉:「而杜公真切深厚之旨,益昭然若揭焉!」 英語 abundantly clear法語 tout à fait clair |
昭彰 | 昭彰 zhāozhāng 顯而易見;深重;遠揚丑行昭彰信義昭彰。——唐· 李朝威《柳毅傳》辭典解釋昭彰 zhāo zhāng ㄓㄠ ㄓㄤ 華茂、顯著。南朝梁.蕭統《梁昭明太子文集.卷四.陶淵明集序》:「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九.唐李聽神道碑》:「聽父子為唐名將,其勛業昭彰,故以碑考傳,少所差異。」也作「昭章」。 近義詞明顯,顯著彰顯、明示。 魏.孝文帝〈祭嵩高山文〉:「昭彰天地,吐納五精。」 |
昭然 | 昭然 zhāorán 明明白白,顯而易見昭然若揭辭典解釋昭然 zhāo rán ㄓㄠ ㄖㄢˊ 明顯的樣子。 《文選.孔安國.尚書序》:「序所以為作者之意,昭然義見,宜相附近。」 《文選.李康.運命論》:「權乎禍福之門,終乎榮辱之筭,其昭然矣!」 |
昭布 | 昭布 zhāobù 明文公布;公開曉喻昭布于世 |
跌宕昭彰 | 跌宕昭彰 diēdàng-zhāozhāng 文章的氣勢放縱不拘,文意鮮明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越眾類。——蕭統《陶淵明集序》辭典解釋跌宕昭彰 dié dàng zhāo zhāng ㄉㄧㄝˊ ㄉㄤˋ ㄓㄠ ㄓㄤ 文章的氣勢放縱不拘,文意鮮明。 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 英語 flowing (of prose)?, free |
眾目昭彰 | 眾目昭彰 zhòngmù-zhāozhāng 公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一舉一動有目共睹辭典解釋眾目昭彰 zhòng mù zhāo zhāng ㄓㄨㄥˋ ㄇㄨˋ ㄓㄠ ㄓㄤ 眾人的眼睛都看得很清楚。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在你家搜出人腿來,眾目昭彰,一傳出去,不到得輕放過了你。」 |
天理昭彰 | 天理昭彰 tiānlǐ-zhāozhāng 天道與公理昭然明著,善惡無所掩藏天理昭彰,他要害我們鬧出一場故事,不想他自己倒鬧出一場笑話了。——《花月痕》辭典解釋天理昭彰 tiān lǐ zhāo zhāng ㄊㄧㄢ ㄌㄧˇ ㄓㄠ ㄓㄤ 道德公理彰顯,報應分明。《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誰知家私付之烏有,并自己也無葬身之所。要見天理昭彰,報應不爽。」《二刻拍案驚奇.卷五》:「如此劇賊,卻被小孩子算破了,豈非天理昭彰!」也作「天理昭昭」、「天理昭然」。 |
司馬昭之心 | 《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高貴鄉公卒"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調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輿卿﹝等﹞自出討之。'"按,司馬昭繼其兄師任魏大將軍,專國政,日謀代魏。后因以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辭典解釋司馬昭之心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ㄙ ㄇㄚˇ ㄓㄠ ㄓ ㄒㄧㄣ (歇后語)?路人皆知。三國魏曹髦在位時,大將軍司馬昭蓄意篡奪帝位,專擅國政,自為相國,后髦封昭為晉公,加九錫,昭佯辭不受。曹髦憤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見《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高貴鄉公髦紀》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后比喻人所共知的陰謀野心。《宋史.卷四七一.奸臣傳一.安惇傳》:「無君之惡,同司馬昭之心;擅事之跡,過趙高指鹿為馬。」 |
鄭昭宋聾 | 《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齊,曰:'無假道于宋。'亦使公子馮聘于晉,不假道于鄭。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曰:'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王曰:'殺女,我伐之。'見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殺之。"杜預注:"昭,明也。聾,暗也。"后以"鄭昭宋聾"比喻情況不同。 辭典解釋鄭昭宋聾 zhèng zhāo sòng lóng ㄓㄥˋ ㄓㄠ ㄙㄨㄥˋ ㄌㄨㄥˊ 鄭國明白,宋國糊涂。語出《左傳.宣公十四年》:「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后借以比喻所遇情況不同,兇險不一。清.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鄭昭宋聾,一以免患,一以召禍。」 |
昭華 | 1.美好。 2.美玉名。 3.古代管樂器名。 4.古代池名。 5.古代皇宮內女官名。 辭典解釋昭華 zhāo huá ㄓㄠ ㄏㄨㄚˊ 華美光亮的玉。 《淮南子.泰族》:「乃屬以九子,贈以昭華之玉而傳天下焉。」 《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昭華之珍既徙,延喜之玉攸歸。」 古代池名。 《韓詩外傳.卷九》:「齊景公出弋昭華之池。顏鄧聚主鳥而亡之,景公怒而 欲殺之。」 一種古代的管樂器。多以玉制成。 《西京雜記.卷三》:「玉管長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則見車馬山林隱轔相次,吹息亦不復見,銘曰昭華之琯。」 古代后宮中女官的封號。魏明帝置。位比鄉侯。見《三國志.卷五.魏書.后妃傳.序》 。 |
昭靈 | 1.光明神奇。 2.漢代宮館名。 |
昭爛 | 1.光明燦爛。 2.明顯;顯明。 |
昭驗 | 明顯的證驗。 |
昭曉 | 猶知曉。 |
昭時 | 使時代光明。指明時。 |
昭穌 | 見“昭蘇 ”。 |
分類查看組詞
昭字組詞(2個字)
昭示
昭雪
昭著
昭彰
昭然
昭布
昭華
昭靈
昭爛
昭驗
昭曉
昭時
昭穌
昭題
昭儀
昭甦
昭蘇
昭薦
誕昭
昭見
昭啓
昭飾
昭繆
昭揚
昭質
昭徹
昭淸
昭設
昭章
饗昭
昭達
昭燿
昭啟
昭陽
昭鑒
昭鑑
昭發
昭膽
昭晢
昭兆
韋昭
昭知
柏昭
昭詳
顯昭
昭顯
昭暢
昭媛
昭姦
昭關
鑑昭
昭祉
昭衍
昭星
昭惡
昭曠
昭宮
昭穌
昭和
昭武
昭晣
昭揭
昭清
昭晰
昭祀
昭如
昭啟
昭列
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