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字組詞 祇的詞語
祇字的常見組詞有:祇悔、阿僧祇劫、僧祇戶、嶽祇、頌祇、百祇、祇樹園、阿僧祇、祇是、靑祇、祇樹有緣、祇樹、神祇、官員祇候、土祇、川祇、靈祇、黃祇、祇園、僧祇穀、祇園精舍、陰祇、登祇、蒼祇、后祇、祇樹林、地祇壇、人祇、明祇、蒼祇,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祇字的意思
zhǐ|qí [qí]1.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2.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3.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zhǐ]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含有祇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祇悔 | 祇悔 qíhuǐ 大悔辭典解釋祇悔 qí huǐ ㄑㄧˊ ㄏㄨㄟˇ 大悔。 《易經.系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南朝齊.王儉〈太宰褚彥回碑文〉:「經始圖終,式免祇悔。」 |
阿僧祇劫 | 1.佛教語。謂無數極長之時節。 |
僧祇戶 | 北魏僧官管轄的民戶。僧祇戶除向僧官輸粟外,不向官府供輸賦役。 |
嶽祇 | 1.亦作"岳祇"。 2.山神。 |
頌祇 | 用歌頌的方式祭祀地神。 |
百祇 | 眾神。 |
祇樹園 | 即祇園。 |
阿僧祇 | 梵語的譯音。義譯為無數。 |
祇是 | 辭典解釋祇是 zhī shì ㄓ ㄕˋ 但是、只是。唐.李商隱〈錦瑟〉詩:「此情可待成追憶,祇是當時已惘然。」或讀為ㄓˇ ㄕˋ zhǐ shì。 |
靑祇 | |
祇樹有緣 | 辭典解釋祇樹有緣 qí shù yǒu yuán ㄑㄧˊ ㄕㄨˋ ㄧㄡˇ ㄩㄢˊ 祇樹,為祇樹給孤獨園的省稱,此園是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說法時的住處。祇樹有緣指和佛法有緣,暗示適合出家修行。 明.陳汝元《金蓮記.第四出》:「漫言祇樹有緣,落得浮萍無定。」 |
祇樹 | 1.指祇園。祇陀太子所置之園林。后借稱佛寺。 |
神祇 | 神祇 shénqí 指天神和地神,泛指神明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豈宰殺乎?——唐· 李朝威《柳毅傳》辭典解釋神祇 shén qí ㄕㄣˊ ㄑㄧˊ 天神與地祇。泛指神明。 唐.李朝威《柳毅傳》:「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豈宰殺乎?」 《西游記.第七回》:「將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祇,會同五方揭諦,居住此山監押。」 英語 gods德語 G?tter (S)?, Gottheit (S)? |
官員祇候 | 辭典解釋官員祇候 guān yuán qí hòu ㄍㄨㄢ ㄩㄢˊ ㄑㄧˊ ㄏㄡˋ 官妓的標識。宋、元時代官妓的褙子冠帽上,都縫繡著「官員祇候」四字。 元.戴善夫《風光好.第四折》:「妾除了煙花名字,再不曾披著、帶著『官員祇候』褙子冠兒。」 |
土祇 | 地神。辭典解釋土祇 tǔ qí ㄊㄨˇ ㄑㄧˊ 地神。相對于天神而言。《周禮.春官.大司樂示》:「五變而致介物及土示。」唐.賈公彥.疏:「土衹,原隰及平地之神也。」也作「土示」。 |
川祇 | 河神。 |
靈祇 | 天地之神。亦泛指神明。 辭典解釋靈祇 líng qí ㄌㄧㄥˊ ㄑㄧˊ 神靈,天地之神。 漢.揚雄〈河東賦〉:「靈祇既鄉,五位時敘。」 南朝梁.鐘嶸〈詩品序〉:「靈祇待之以致饗,幽微藉之以昭告。」 |
黃祇 | 地神。 |
祇園 | “祇樹給孤獨園”的簡稱。梵文的意譯。 |
僧祇穀 | 即僧祇粟。 |
分類查看組詞
祇字組詞(2個字)
祇悔
嶽祇
頌祇
百祇
祇是
靑祇
祇樹
神祇
土祇
川祇
靈祇
黃祇
祇園
陰祇
登祇
蒼祇
后祇
人祇
明祇
蒼祇
岳祇
雨祇
陰祇
玄祇
素祇
頌祇
水祇
山祇
僧祇
三祇
柔祇
穹祇
青祇
祇苑
祇陀
祇令
祇林
祇夜
祇樹
祇洹
祇園
靈祇
金祇
黃祇
皇祇
方祇
地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