裾字組詞 裾的詞語
裾字的常見組詞有:絕裾、絕裾、裾狀下擺、裾礁、裾巴、衣裾、九霞裾、引裾折檻、曳裾王門、奮裾、連裾、絕裾而去、絶裾、牽裾、牛馬襟裾、長裾、衿裾、老萊裾、引裾折檻、長裾、馬牛襟裾、聯裾、前襟後裾、行裾、牛馬襟裾、溫生絕裾、簪裾、馬牛襟裾、襟裾牛馬、襟裾馬牛,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裾字的意思
jū 1.衣服的大襟。2.衣服的前后部分。
含有裾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絕裾 | 絕裾 juéjū 扯斷衣裳,指去堅決母崔氏固駐之, 嶠絕裾而去。——《世說新語·尤悔》 |
絕裾 | 絕裾 juéjū 扯斷衣裳,指去堅決母崔氏固駐之, 嶠絕裾而去。——《世說新語·尤悔》 |
裾狀下擺 | 裾狀下擺 jūzhuàng xiàbǎi 男用短上衣的延長部分,狀如短裙 |
裾礁 | 裾礁 jūjiāo 沿陸地鑲邊的一種珊瑚礁 |
裾巴 | 裾巴 jūbā 一種長外衣,類似開襟外套,有長袖,從前是穆斯林國家的人,尤其是公務員及專門人員所穿的 |
衣裾 | 衣裾 yījū 衣服的前后襟裊裊身輕約畫圖,輕風習習衣裾。——《梼杌閑評——明珠緣》 |
九霞裾 | 見“九霞裙 ”。 |
引裾折檻 | 三國魏文帝要從冀州遷十萬戶去河南,群臣上諫,不聽。辛毗又諫,文帝不答而入內。辛毗拉住其衣襟,繼續進諫,終于使文帝答應徙其半。見《三國志·魏志·辛毗傳》。漢槐里令朱云上書成帝,請賜劍以斬佞臣安昌侯張禹。成帝大怒,命將朱云斬首。御史將他押下殿去,云攀殿檻不放,殿檻為之折。見《漢書·朱云傳》。后因以“引裾折檻”為臣子犯死直諫不休的典實。 |
曳裾王門 | 《漢書.鄒陽傳》:"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后以"曳裾王門"比喻在王侯權貴門下作食客。 辭典解釋曳裾王門 yì jū wáng mén ㄧˋ ㄐㄩ ㄨㄤˊ ㄇㄣˊ 語本《漢書.卷五一.鄒陽傳》:「今臣盡智畢議,易精極慮,則無國不可奸;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指依附權貴門下,仰承鼻息。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二:「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也作「曳裾侯門」。 |
奮裾 | 1.猶奮臂。 |
連裾 | 猶連袂。 |
絕裾而去 | 辭典解釋絕裾而去 jué jū ér qù ㄐㄩㄝˊ ㄐㄩ ㄦˊ ㄑㄩˋ 本指晉人溫嶠受劉琨之命,至江南奉表勸進,其母阻止,溫嶠便扯斷衣襟,毅然而去。典出《晉書.卷六七.溫嶠傳》。后用以形容決意離去。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 《聊齋志異.卷六.聶政》:「至于荊軻,力不足以謀無道秦,遂使絕裾而去,自取滅亡。」 |
絶裾 | 絕裾 juéjū 扯斷衣裳,指去堅決母崔氏固駐之, 嶠絕裾而去。——《世說新語·尤悔》 |
牽裾 | 1.牽拉著衣襟。 2.三國魏文帝曹丕要從冀州遷十萬戶到河南去,群臣上諫,不聽。辛毗再去諫,曹丕不答而入內,辛毗拉住他的衣裾。后來終于減去五萬戶。見《三國志.魏志.辛毗傳》。后以"牽裾"﹑"牽衣"﹑"牽裳"指直言極諫。 |
牛馬襟裾 | 猶言衣冠禽獸。 辭典解釋牛馬襟裾 niú mǎ jīn jū ㄋㄧㄡˊ ㄇㄚˇ ㄐㄧㄣ ㄐㄩ 比喻人行事像禽獸一般。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我罵你個沐猴冠冕牛馬襟裾!」也作「馬牛襟裾」。 |
長裾 | 1.指長衣。 2.長袖。 |
衿裾 | 1.青衿為儒者所服,因以借指文人學士。 2.像衿裾之于衣服一樣地扼其要,概其全。 |
老萊裾 | 即老萊衣。 |
引裾折檻 | 三國魏文帝要從冀州遷十萬戶去河南,群臣上諫,不聽。辛毗又諫,文帝不答而入內。辛毗拉住其衣襟,繼續進諫,終于使文帝答應徙其半。見《三國志·魏志·辛毗傳》。漢槐里令朱云上書成帝,請賜劍以斬佞臣安昌侯張禹。成帝大怒,命將朱云斬首。御史將他押下殿去,云攀殿檻不放,殿檻為之折。見《漢書·朱云傳》。后因以“引裾折檻”為臣子犯死直諫不休的典實。 |
長裾 | 1.指長衣。 2.長袖。 |
分類查看組詞
裾字組詞(2個字)
絕裾
絕裾
裾礁
裾巴
衣裾
奮裾
連裾
絶裾
牽裾
長裾
衿裾
長裾
聯裾
行裾
簪裾
連裾
奮裾
鶉裾
雲裾
霞裾
華裾
華裾
朝裾
赭裾
裾拘
裾裾
缺裾
襟裾
捉裾
云裾
引裾
曳裾
燕裾
仙裾
裙裾
曲裾
牽裾
袂裾
聯裾
廉裾
浩裾
冠裾
分裾
翠裾
鶉裾
裳裾
襒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