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裾而去的讀音 絕裾而去的意思
【解釋】絕裾:扯斷衣襟。形容離去的態度十分堅決。【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示例】至于荊軻,力不足以謀無道秦,遂使~,自取滅亡。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聶政》【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形容離去的態度十分堅決
- 絕
- 裾
- 而
- 去
“絕裾而去”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ué jū ér qù]
- 漢字注音:
- ㄐㄩㄝˊ ㄐㄩ ㄦˊ ㄑㄩˋ
- 簡繁字形:
- 絕裾而去
- 是否常用:
- 否
“絕裾而去”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絕裾而去 jué jū ér qù ㄐㄩㄝˊ ㄐㄩ ㄦˊ ㄑㄩˋ 本指晉人溫嶠受劉琨之命,至江南奉表勸進,其母阻止,溫嶠便扯斷衣襟,毅然而去。典出《晉書.卷六七.溫嶠傳》。后用以形容決意離去。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
《聊齋志異.卷六.聶政》:「至于荊軻,力不足以謀無道秦,遂使絕裾而去,自取滅亡。」
網絡解釋
【解釋】絕裾:扯斷衣襟。形容離去的態度十分堅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
【示例】至于荊軻,力不足以謀無道秦,遂使~,自取滅亡。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聶政》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形容離去的態度十分堅決
“絕裾而去”的單字解釋
【絕】:1.斷:絕種。絕緣。絕嗣。絕情。絕跡。斷絕。杜絕。滅絕。空前絕後。2.盡,窮盡:絕命。絕望。絕境。絕棋。氣絕。3.極,極端的:絕妙。絕密。絕壁。絕無僅有。4.獨特的,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絕色。絕技。絕倫。絕唱。絕代。5.一定的,肯定的:絕對。絕然。6.越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7.舊體詩的一種體裁:絕句。五絕。
【裾】:1.衣服的大襟。2.衣服的前后部分。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去】: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絕裾而去”的相關詞語
* 絕裾而去的讀音是:jué jū ér qù,絕裾而去的意思:【解釋】絕裾:扯斷衣襟。形容離去的態度十分堅決。【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示例】至于荊軻,力不足以謀無道秦,遂使~,自取滅亡。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聶政》【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形容離去的態度十分堅決
辭典解釋
絕裾而去 jué jū ér qù ㄐㄩㄝˊ ㄐㄩ ㄦˊ ㄑㄩˋ本指晉人溫嶠受劉琨之命,至江南奉表勸進,其母阻止,溫嶠便扯斷衣襟,毅然而去。典出《晉書.卷六七.溫嶠傳》。后用以形容決意離去。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
《聊齋志異.卷六.聶政》:「至于荊軻,力不足以謀無道秦,遂使絕裾而去,自取滅亡。」
【解釋】絕裾:扯斷衣襟。形容離去的態度十分堅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
【示例】至于荊軻,力不足以謀無道秦,遂使~,自取滅亡。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聶政》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形容離去的態度十分堅決
【絕】:1.斷:絕種。絕緣。絕嗣。絕情。絕跡。斷絕。杜絕。滅絕。空前絕後。2.盡,窮盡:絕命。絕望。絕境。絕棋。氣絕。3.極,極端的:絕妙。絕密。絕壁。絕無僅有。4.獨特的,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絕色。絕技。絕倫。絕唱。絕代。5.一定的,肯定的:絕對。絕然。6.越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7.舊體詩的一種體裁:絕句。五絕。
【裾】:1.衣服的大襟。2.衣服的前后部分。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去】: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