鐃字組詞 鐃的詞語
鐃字的常見組詞有:鐃鈸、簫鐃歌、舞鐃、鉦鐃、鐃挽、鐃管、鐃鼓、鐃部、鐃鐸、鐃吹、鐃鼙、鐃歌、鳴鐃、金鐃,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鐃字的意思
náo 1.擊樂器。銅制,圓形,中間隆起部分小,正中有孔,每副兩片。常和大鈸配合演奏。多用于吹打樂。2.古代擊樂器。青銅制,似鈴而大,無舌,有柄,舉奏。
含有鐃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鐃鈸 | 一種打擊樂器。古稱銅鈸﹑銅盤﹑銅缽。其圍數寸﹐隱起如浮漚﹐貫之以韋﹐相擊以和樂。隋唐燕樂法曲中﹐有"鐃鈸"相和之樂。 辭典解釋鐃鈸 náo bá ㄋㄠˊ ㄅㄚˊ 樂器名。銅制呈圓盤狀的合擊樂器,小的稱為「鐃」,聲音較響亮。大的稱為「鈸」,聲音較渾厚。 《儒林外史.第四回》:「吃了開經面,打動鐃鈸、叮當,念了一卷經,擺上早齋來。」 |
簫鐃歌 | 軍樂名。相傳黃帝命岐伯所作。 |
舞鐃 | 古樂器。漢舞鐃形制上圓下方﹑下作疏欞,內含銅丸,稱為舌,舞動有聲。參閱宋呂大臨《博古圖.漢舞鐃圖》。 |
鉦鐃 | 指銅鑼。 |
鐃挽 | 鐃歌和挽歌。 |
鐃管 | 鼓吹中的橫笛。亦借指鼓吹曲。 |
鐃鼓 | 1.樂器中鼓的一種。唐時大駕出行﹐鹵簿鼓吹﹐有前后兩部﹐皆有鐃鼓十二。又凱旋入京都﹐行獻俘儀﹐奏凱樂所有鐃吹二部樂中。亦有鐃鼓。見《新唐書.儀衛志下》。 2.鐃和鼓。泛指打擊的響器。 |
鐃部 | 指樂府中以鐃歌為主要內容的鼓吹曲。 |
鐃鐸 | 鐃與鐸。 |
鐃吹 | 1.即鐃歌。軍中樂歌。為鼓吹樂的一部。所用樂器有笛﹑觱篥﹑簫﹑笳﹑鐃﹑鼓等。 2.指演奏鐃歌。 3.指演奏鐃歌的軍樂隊。 辭典解釋鐃吹 náo chuì ㄋㄠˊ ㄔㄨㄟˋ 樂曲名。為古代的軍樂。參見「鐃歌」條。 |
鐃鼙 | 鐃鼓與鼙鼓。借指樂府中的鐃歌與鼙舞歌。 |
鐃歌 | 1.軍中樂歌。傳說黃帝﹑岐伯所作。漢樂府中屬鼓吹曲。馬上奏之﹐用以激勵士氣。也用于大駕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凱班師。 2.泛指軍歌。 3.指凱歌。 辭典解釋鐃歌 náo gē ㄋㄠˊ ㄍㄜ 樂曲名。古代的軍樂,行軍時,在馬上演奏。為鼓吹樂的一部。歌辭內容龐雜,其中有敘戰陣、記祥瑞、表武功,也有關涉男女私情。今存有漢曲十八篇,收入《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也作「鐃吹」。 |
鳴鐃 | 敲擊銅鐃。 |
金鐃 | 1.即鐃。古軍樂器名。"四金"之一。 2.打擊樂器。即鐃鈸。 3.指舞曲。 |